“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实现在封闭环境内运营,但上路确切时间还无法预测。”国内率先研制无人驾驶汽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毅德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的一项应用。李德毅院士在2016数博会“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论坛”上表示,随着光网、4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万物互联和大数据等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看好。
在论坛上,李德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2012年11月,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从北京开到天津,全程百公里完全由电脑智能操作驾驶,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历时85分钟,这是在国内首次实现北京-天津封闭高速公路试验。2015年9月,自主开发研制的“军交猛狮5号”智能车高质量完成了从郑州到开封的大道智能驾驶公开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开放式城际快速路智能驾驶试验。
目前,李德毅院士团队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已分别在郑州宇通客车厂厂区内常态化运营、在安徽奇瑞两个厂区间用作公交车、用于北京园博园至地铁段的接驳车。
“郑州、贵州等多地都在考虑上线无人驾驶汽车快速公交,但是具体何时上路,还没有时间表。”李德毅告诉记者。
关于无人驾驶技术在个人乘用车市场的产业化,李德毅认为难度更大点。
李德毅称,中国主流汽车厂商多由外资控股,如果智能汽车技术路线要对接这些主流传统汽车的话,中外双方需要交付各自的技术路线,这涉及技术、知识产权谈判,合作起来不容易。当然,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无人驾驶将率先推动国产汽车技术升级。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从大客车过渡到小汽车市场,技术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如“驾驶脑”需要越做越小。“我做过两个‘驾驶脑’,一开始放在车里,后来放到后备箱,接下来要做成饭盒大小或手机大小。”李院士介绍,今年,他们已经承接了100个小“驾驶脑”的订单。
除了李德毅团队,国内还有诸多机构在研究开发无人驾驶。
4月,自主汽车品牌长安睿骋两辆银色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前往北京,标志着我国首个长距离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正式启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表示,这次测试完成后,下一步是把现有的技术和系统往量产方向推进,争取在2018年实现商用。
北汽集团也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在第14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北汽集团展示了5辆不同技术实现的无人驾驶汽车,让预约者试驾。据介绍,北汽无人驾驶汽车在正常道路能开到100多公里/小时,但是受现行法规等制约,短期还不能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