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上海启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系统,将对占上海信贷总量三分之一的房地产金融活动实施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张新近日在启动上海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部署动员会上表示。
记者昨日从央行上海总部获悉,为实现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上海总部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制定了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全国率先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这不仅是推进上海市房地产市场金融调控系统化、制度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也将为房地产市场宏观审慎管理在全国其他城市“落地开花”积累经验。
全方位监测管理房地产金融
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从人口、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金融、经济与金融等四方面,建立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指标体系。央行上海总部在综合评估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实施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既符合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和趋势,也充分考虑了上海本地的实际。
目前,央行一直在积极推进建立中国特色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MPA)。央行上海总部表示,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并没有完全照搬国外经验,而是从我国的国情以及上海市经济金融的特点出发,使用的调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最低首付比例要求、房贷利率要求、借款人偿债能力要求、窗口指导、要求评估结果与MPA激励约束工具相挂钩等。
具体而言,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由“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基础数据库”、“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体系”、“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和“政策工具箱”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基础数据库”是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不仅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也包括对房地产金融运行的关注。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这其中既考虑了人口对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也考虑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如经济增长、融资规模、利率、汇率、股市等其他资产收益率及跨境资金流动等因素。
而“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体系”则是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该体系是基于“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基础数据库”提炼出来的综合性指标,包括房地产市场景气综合指标、房地产市场系统风险指标、银行经营稳健性指标和房地产金融秩序指标。
“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则主要用于评估辖区内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业务情况,涵盖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稳健性、信贷结构、资产质量、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借款人偿债能力、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决议执行情况、压力测试等方面。
而最引人关注的“政策工具箱”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央行上海总部表示,首先,将定期开展审慎评估,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调控要求,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调整辖内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水平。其次,央行上海总部要将评估结果纳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评估(MPA)以及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依此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激励约束政策。同时,央行上海总部还将定期向社会发布《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评估报告》,引导市场预期,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是对既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在总行指导下,在上海率先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其目的是完善房地产市场金融调控管理机制,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不是对既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而是为了确保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贯彻。”央行上海总部特别指出,下阶段,央行上海总部将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运用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努力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平稳健康运行。
张新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并高度重视房地产金融调控。上海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在全国的率先推出,标志着上海建立起覆盖金融各领域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监测与管理系统。
记者获悉,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为更加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正积极推进宏观审慎管理在我国的实践。特别是针对房地产区域分化明显的特征,央行鼓励各地在结合房地产走势、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投放以及资产质量等情况,建立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上海总部在上海率先探索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方面是为推进上海市房地产市场金融调控系统化、制度化进行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