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财政部在英国发行的30亿元人民币债券成功上市,未来我们也期待市场对人民币债券有更多的需求。”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在“2016陆家嘴论坛”期间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是财政部首次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国债,吸引了全球投资者踊跃认购,最终认购倍数达2.8倍。在“2016陆家嘴论坛”期间,这一标志性事件被参会嘉宾多次提及,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也因此备受关注,上海自贸区债券业务也有望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民币国际化助推“双向”开放
今年10月1日,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将正式生效,将迎来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新起点。在生效日之前,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已明显加快。就在上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央行上海总部也出台了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引入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
对此,央行金融市场司债券交易管理处处长高飞在6月12日参加“外滩汇话”专场活动时表示,银行间市场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双向的。过去市场更多关注的是“引进来”,如引进外资机构到中国来发债和投资,但近年来也在积极“走出去”,不仅是金融机构到包括英国在内的离岸市场发债,也包括财政部到英国发行人民币债券。
此前的6月8日,中国财政部30亿元人民币债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财政部首次在中国境外发行人民币国债,该债券也成为英格兰银行的合格质押品,为中国资产首次被纳入英格兰银行合格质押品的清单中。
高飞透露,下一步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将在发债便利程度、发债规模方面出台一些更加市场化的改革举措。改革方向是管理方式更具市场化,同时也将在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同时,市场参与各方对债市的对外开放提出了一些建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昨日参加“2016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时指出,虽然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需提高国际投资者的占比,令市场更加多元和平衡。
“国际投资者本身有意愿来参与中国市场的投资,但有些障碍在阻碍他们的交易。根据我们与大量机构交流的结果,其中有些是监管的、合规的技术细节。”巴曙松建议,可在香港建立一个债券的平台,克服这些障碍,投资者通过这一平台再进入内地的债券市场,相信能够化解一些技术障碍。
自贸区首单债券有望“出炉”
上海自贸区债券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路径。业内人士指出,开展自贸区债券业务,目的是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积累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路径。
“其实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债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昨日参加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时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需有债券市场的支撑。在未来的金融开放进程中,在上海自贸区发展人民币债券业务应是其中一个重要选项。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昨日在出席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时指出,在上海自贸区发展债券市场是“应有之义”,今年上海要发绿色债和市政债,都希望在自贸区向全球发债。在自贸区发行债券预计各方面都较支持,而相关制度和规则应被安排好。
记者获悉,自贸区首单债券有望于近期推出,目前相关发行人、投资人正在积极准备。上海清算所已完成与国际证券托管机构之间的跨境互联准备,自贸区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
此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积极筹备在伦敦、纽约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为海外机构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提供全面服务与支持,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加深与英国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的协调发展与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