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英国还未真正脱离欧盟,但这只“黑天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多。这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靴子尚未落地、日本施行负利率政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令全球经济前景迷雾重重。
6月28日,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全球经济展望:亚洲视角”分论坛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摩根大通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以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与国际商学教授Nouriel Roubini等对全球经济进行了分析。
“政治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未来18个月的关键风险。”IMF副总裁朱民表示,全球领导人可以共同努力解决政治不确定性。李晶则介绍,摩根大通对全球经济的展望呈两极分化态势,日本、英国和欧盟等总体会面临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的情况,美国经济增速则保持在2%左右。
英国脱欧冲击波
朱光耀透露,在刚刚结束的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上,英国央行、欧盟央行代表介绍,他们为英国脱欧制定了B计划,在英国脱欧后采取实际措施维持经济增长。“尽管我们预期英镑贬值、欧元区出现动荡,但金融系统会健康地持续下去,不会崩溃。”
但Nouriel Roubini认为,英国脱欧会让大家担心欧盟其他国家是否还能团结在一起,这一不稳定因素与其他情况叠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长尾效应,这一波动状态也将持续一段时间。
朱民也透露,IMF预计英国脱欧公投给全球创造了很强的政治不稳定性,而这会影响市场的信心。近日市场已经对这种不稳定预期做出反应。此外,当下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增长主要基于结构改革,而在不稳定情况下政治家没有太多精力去推进结构改革,这样的话,全球增长很可能再度降速。在不稳定的局面下,中国该怎么办?
李晶介绍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5%,而欧盟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占8%左右,相当于1996年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
“这表明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李晶认为,脱欧对全球金融系统产生冲击而非危机,英国脱欧后,中国政府会很快做出维稳国内经济和情绪的应对举措。
但黄益平认为,当前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情况放缓。对于中国来说只有一个出路,就是继续加快经济增长、升级产业和扩大内需,而不是过度依赖对外需求。
美国有望推迟加息
全球经济格局中,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至关重要。一旦美联储加息,各国将担心资本外流,而在达沃斯现场,多位专业人士认为美联储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朱民分析道,从美联储加息的国内因素来说,其就业指标不太好,这让美联储变得很谨慎,此外,美联储的通货膨胀率也还低于2%,是比较低的水平;从国际因素来讲,因为最近市场动荡厉害,市场声音建议美联储加息要考虑到国际的溢出效应。
在Roubini看来,从美联储过往的决定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美联储在2015年两次加息后,原本计划在当年9月份再加息,但因为中国市场波动没有加息。原本计划今年加4次息,但开年以来市场动荡不断,6月份加息的计划也没有实现。“美联储做的事情会影响到全世界,意味着他们必须看全球的情况做决定是否加息。”
李晶也表示,在脱欧公投后,多数央行都会选择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她认为,美联储在7月份或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也许今年我们都不会看到美联储加息,这样一来,也会给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一些喘息的空间。”
除美联储加息预期之外,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贬值,2015年8月份以来中国资本外流情况显著,外汇储备出现快速下降。
李晶对此建议,投资者应当转变思维,不能只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而必须参考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的关系。中国央行已经在2015年12月31日引入一揽子货币政策。
就在论坛进行的过程中,中国央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显示,近期受英国脱欧公投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波动,英镑、欧元走贬,美元走强,在“前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了基本稳定,市场预期平稳,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按照既有的形成机制有序运行。
中国银行业风险可控
在中国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也面临着利差收窄、不良上升的难题,标普等部分机构因此下调中国银行业国际评级,引发争议。
黄益平指出,全球都非常担心中国的高负债率,但中国的负债率分布横跨多个部门,而且非常不平衡,政府、居民家庭负债率较低,企业负债率较高,杠杆率近160%。但在企业中,也有民企负债率下降,国企负债上升的情况。
Roubini表示,他不认为中国的银行会出现危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需要进行治理,但中央政府的杠杆率非常低,资产负债表非常强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李晶也强调,中国银行体系中有相当于23万亿美元人民币存款,是全球最高的,远高于第二大体系日本的10万亿美元,中国银行业体系的资金来源很安全,而且在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存款不会离开中国的银行体系。面对不良上升,中国的储蓄率很充足,资本充足率很好,中国的银行有能力控制不良贷款率。
但朱民提醒,银行业也不能忽视一些负面因素,一是不良上升、利润率下降的问题;二是银行财富管理等表外业务的风险应当注意;三是债转股要用好的股份来互换,不要增加银行的风险。(编辑 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