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因此,关于取消211、985的议论又起。这是源于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比如《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等。不过,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可见,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取消或是保留。对于“211”、“985”的主要争议集中在教育公平方面,反对者认为对于这些学校的巨量投入,对其他普通高校意味着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另外,区域分布不均衡也备受诟病,根据相关统计,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布局上呈现明显的东多西少、东强西弱的局面,东部省份拥有24所“985”大学和63所“211”大学,分别占总量的61.5%和57.4%。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北京市24所,上海8所,江苏7所,而河南、山西、云南、贵州等13个省份没有一所直属高校。另外,这种大量的投入似乎与科研产出并不一定成正比,也就是说,大量投入并没有带来科研的产量明显增长以及人才质量的明显提高。此外,由于“211”、“985”的存在,也在就业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以毕业院校是否“211”、“985”来作为硬性要求。
不过,“211”、“985”也承担着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殊责任。根据今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6万人,由中央部门和地方“211工程”学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承担。这是为了推进教育公平,不过这种不公平根源仍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投入。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仍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改革。“211”、“985”高校下一步的发展应该集中在如何在推进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双“一流”的计划给出了答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仍需要重点扶持一些重点高校,只不过可能更精准,另外资金投入的产出考核更严格。可见,“211工程”与“985工程”不可能完全被取消,而是可能改变原有的投入方式与管理考核。去年8月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关于推进“双一流”建设,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
的确如此,我们认为,是否完全取消“211”、“985”并不是关键,而关键在于规范管理与确立一种淘汰机制,实施更严格的考核、对这些院校实施淘汰机制可以激励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不过,这些都还得依托整体的教育体制改革与科研体制改革。不仅如此,政府还应该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公平,只有当整个社会的最低限度的公平得到了保障之后,对一些高校与学科进行重点扶持也不会受到人们太多阻力与议论。(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