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请讲述一下参加马拉松的经历和故事,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为什么会参加马拉松?
张英星:我从三年前开始练习长跑,至今已完成5个全马,若干个半马,第一次全马是2014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参加马拉松,是人生的一场挑战,能带来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不同于过去在事业上获取的成功的感觉。我喜欢并享受奔跑,并将完成全球六大马拉松赛事作为人生的目标之一,这是值得做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事。在四十岁上下的年纪,重视健康,建立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完成人生的长跑;但是,要非常尊重科学、敬畏生命。
《21世纪》:近年来,自己参加马拉松,遇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状况?这一次参加伦敦国际马拉松的成绩和体会如何?
张英星: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参加国际马拉松赛事,在赛事组织、安全急救、赛事前后服务方面国内的赛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5年9月参加柏林马拉松时我被赛道两旁观众的热情所感动,几十个乐队用快乐激昂的音乐为你加油喝彩,让跑者动力十足。这次伦敦马拉松成绩比3小时50分钟的目标多了40分钟,原因还是训练准备不充分加上赛前有感冒症状而且当天伦敦天气冷热变化频繁,自己在30公里后心率有偏高迹象,果断决定放慢速度以完赛为目标。
《21世纪》:马拉松渐渐有了产业链,怎样看待马拉松这个市场?
张英星:在中国,目前这个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它的基础是社会大众对健康的重视与认识,这一波热潮是由社会精英带动的。跑马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但是,市场最终会走入成熟期,随着大家对安全事故的更加重视,最近北京的一次半马比赛好像又有人牺牲,那些以此为时髦冲动地参加这项运动的人会减少。
《21世纪》:最开始的私下里志同道合的召集,到现在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大参加成员,以及其他参与方,您觉得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在哪里?有什么不同?
张英星: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工具,能让马拉松运动中的社交属性更充分的发挥,可能会加速市场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但不会给这个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21世纪》:通过互联网关注马拉松各地赛事吗?参加线上比赛吗?喜欢什么样的比赛?
张英星:会通过互联网关注许多的运动赛事,不光是马拉松。会参加线上的赛事。喜欢轻松愉快的比赛,而不是仅专注于运动成绩的。
《21世纪》:您认为,现在的马拉松产业链条需要改进的机制等还有哪些?
张英星:就中国马拉松市场而言提高跑步装备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有很多事可以做,同时引入并建立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系以及完善的赛事管理和安全急救制度也有很长的路要走。用互联网平台的方式建立俱乐部并组织赛事,这方面中国一定比国外要强,只需要耐心等待市场的增长。
《21世纪》:马拉松给您个人工作、生活带来的感受、变化等都有什么?
张英星:更健康、充满精力的身体对工作至关重要。马拉松带来的这些改变是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我的同事也开始跟随我跑步并完成了他们人生的首个半马,我7岁的大儿子也参加了2016新西兰惠灵顿马拉松5公里跑,我很高兴我能把这样的健康快乐带给他们。(编辑 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