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统一实施新政: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我国并未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限制输液目的之一,不过更应该关注的是输液以及过度医疗带来的潜在风险。我国的静脉输液总量一直是较为惊人的,根据相关数据,2010年我国共生产104亿瓶静脉输液液体,相当于人均8瓶,远超过国际人均2.5-3.3瓶的水平。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ADR)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7.8%。
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些常见病来说,静脉注射是最后的给药方式,而不是首选的,但是在门诊经常见到的就是常见病静脉注射,这不仅与药品价格相关(物美价廉的药品通常得不到医生青睐),也与行医模式有关(对于病人医生也常抱有怕担责任的心理,如果不计副作用,那么注射的效果快),有时也与病人自身相关,一些病人要求注射,尤其是儿童的常见病,无知的家长有时甚至要求医生为其静脉注射。
常见病静脉注射,显然有时造成了过度医疗,这还不仅仅是患者多付钱的问题。患者经常不自知,自己的机体得为一次两次的非必要静脉注射承受多大的损害与风险。常见病的静脉注射大多时候与抗生素交织在一起,且不论输液瓶质量问题令患者身体受到不良影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人体的耐药性。知名《柳叶刀》杂志去年的一篇报告称,不能低估多粘菌素抗药性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报告还警告人们,再这样下去,无药可救的噩梦恐会成真。另外,相信《柳叶刀》近年来对“超级细菌”的报道也令人振耷发聩。“超级病菌”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
我国无论是从医生还是到病患,对抗生素的使用与依赖都是比较大的,而且抗生素的使用经常还是通过静脉注射,可想而知这种局面的危险性,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因此多地都开始积极限制输液。
不过,从江苏的新规来看,限制输液暂时未包括儿童医院。这也说明限制输液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须知,儿童医院的输液现象是较为普遍的,无论是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还是社区医院,抑或是基层的私人诊所。因为,首先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虽然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但来病凶猛,不排除医生们也想尽快使患儿恢复;另外,看起来崇拜诸专业知识精英(医生)的家长们自己本身也并不做功课与判断,心境已被病情打乱,很多时候失去了理性判断。但是,儿童输液现象的不加限制,危害更大,因为这会使得儿童从小就对一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也失去了一些机体与病菌搏斗建立免疫力抵抗力的机会。因此,限制输液并不仅仅是禁了就一劳永逸,如果各方的观念未得到改变,那么限制反而让人们不适应不理解改革。而且,限制不应该仅针对成人,也应该不断扩大到儿童。
因此,有人指出限制输液的改革其实是一场“观念革命”,一点都不为过。得益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些优秀的门诊医生都在微博微信上为公众普及医学常识,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药师也出版了高质量的书籍试图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获得一些最基本的医学常识。普通民众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短期内获取更多的医学常识,这是医改领域各方面改革推进的根基,改革由于其系统性的特征所以只能缓慢推进,但是作为个体却是可以立马行动起来的。(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