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当年博士毕业之后,没有选择现在的路,彭宇恒现在会在做什么?
在大学里教书育人?“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这当然会是一种可能。事实上,这甚至当年曾经是彭宇恒的第一选择。
或者,会不会是在某家VR创业公司里担任创始人、CEO之类的角色?这也有可能,毕竟从科班的角度来说,他所学的专业与现今如火如荼的虚拟现实关系密切。
不过,人生最精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遗憾)的,就在于其结果的唯一性,因此彭宇恒现在的职业身份是戴尔大中华区商用业务市场总监。
激发无限的戴尔
几年前某次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的免税店流连之际,我曾经不可避免地被机场里的大幅戴尔广告分了心:在戴尔主题蓝的背景下,The Power To Do More的大字格外亮眼——这也就是后来国内我们经常看到的“激发无限”的英文版。
当时就忍不住在琢磨,戴尔有能力做更多的什么呢?这句slogan是不是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呢?
对此彭宇恒表示,迈克尔路戴尔先生在30年前创建公司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愿景,即通过科技的力量激发人类无限的潜能,做到更多。而在这些年里,戴尔公司正是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公司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只有自己更强大,惟有如此才能帮助客户做到更多。戴尔通过三个方法,让自己能得到更大的提升:①依靠内部的研发力量,戴尔将自身最擅长的业务进行深度挖掘,进行最扎实有效的提升;②依靠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譬如与英特尔、微软、VMware等伙伴的合作;③当某种业务对客户非常重要,戴尔短期间没有足够的知识存储,公司会考虑并购的形式。
与过去相比,现在很多关键应用运行在x86平台上,这种快速的成长为戴尔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充沛的市场机遇。譬如小型机领域,仅仅是七年以前,Unix的占有率还能与x86并驾齐驱,而今已经缩减到不足20%。究其原因,英特尔的处理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戴尔也在其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戴尔的优势主要在于开放和标准,这一点从公司30多年前创建至今从未发生过变化,而这样的坚守在科技版图的公司中可谓罕见。事实上,戴尔公司在多年来的市场策略中,一直秉持的是一种独立和务实的态度,从不会盲目跟风,
开放的意义在于,用户在其应用系统及基础架构的各个层面,完全不用担心被任一家企业的技术锁定。自始至终他们拥有对系统至高无上的控制权。
戴尔前不久在贵阳牵头成立的“未来就绪企业云联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所有的10家企业中,相互之间不可能没有任何的竞争关系,然而从更深层次来说,大家能够在整个云的规划、搭建、部署和运营上,能够各尽其能,发挥出自己的专长,从而为客户提供最强大、稳定,并且弹性扩充的云基础架构。
关于任意云和未来就绪,戴尔已经提出几年了。彭宇恒表示,IT的快速发展,令大家对IT的前景都有些看不清。从客户的角度来说,他们担心建立的IT系统会不会很快过时,担心自身采用的技术会不会迅速被迭代戴尔洞悉客户的心理和实际需求,因此不断从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助力他们轻装上阵应对竞争。
戴尔中国=中国的戴尔
戴尔中国认为自己是一家本地化的公司,但是在“俗世”的眼光里,它仍是一家外企——尽管它包括生产、销售、研发、生产、制造等在内的闭环生态完全扎根在中国,较之很多所谓的中国公司,还要更中国化得多。那么,为什么当其他很多外企及其领导人动辄遭遇到负面消息时,迈克尔路戴尔先生本人及其戴尔公司却极少遭遇到类似的情况呢?
彭宇恒认为,公司创始人的低调风格,深刻地融入了这家公司的DNA。据他讲,早年他在做解决方案时,就发现公司很少谈务虚的理念,而是非常实际的数字,以及究竟能够帮助客户解决哪些问题。正因为如此,客户在选择戴尔时,他们知道这是一家真诚和务实的公司,值得信赖。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戴尔必然追求回报,而且一定是看到了机会才出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某些方面还在西部做形象和树概念时,戴尔公司已经真金白银地投入进去,甩开膀子干起来了。这一点在戴尔成都工厂,以及贵阳的相关举措中得到了实打实的印证。
以贵阳为例。彭宇恒表示,当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趋缓之际,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至关紧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戴尔公司有信心与相关方面一起,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迅猛突进。
在最近两年的投入和帮扶下,戴尔公司注意到,贵阳的IT需求发展非常快,而戴尔的增长也一如之前的预期,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公司非常享受这样的“双赢”模式,彭宇恒这样表示。
自从去年提出未来五年在中国进行1250亿美元的投资,戴尔公司经常会被某些方面质疑。对此,彭宇恒表示,根据最新的调研,去年至今戴尔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50亿美元,未来四年只会加速不会缩水,戴尔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已经得到了中国政府相关方面的认可。权威市场调研公司IDC还专门为此发布了一期白皮书,详细论述和分析了戴尔对中国经济所做的贡献,给予戴尔公司很高的评价。
作为联合国创新大使,迈克尔路戴尔先生非常关注中国政府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极佳典范。在不久前的贵阳大数据活动中,李总理和戴尔先生共同主持了一个对话会,对话会的主题就是企业创新与发展。
彭宇恒表示,创新其实并不像很多公司想象得那样遥不可及,譬如戴尔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将一些私有化的技术转变为标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且非常有效——标准化会降低用户的拥有成本,这样他们才可以将资源用到与业务联结最紧密的层面,达到双创的目的。
他还认为,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戴尔中国将可以为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大的价值和帮助。不管是“带”还是“路”,走到哪里都需要有IT的支持,而在走出去的这些区域,他希望戴尔中国能够跟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为他们提供包括IT在内的各种支持。
渠道能力将成决胜关键
戴尔是一家以直销起家的公司,直销的好处是与客户贴得更近。不过当在国内发展了一段时期之后,戴尔从2007年起,开始考虑渠道的模式——毕竟直销的覆盖面有限,而最近两年渠道的力度也愈发增大。
彭宇恒表示,戴尔中国一年多前成立了专门的渠道发展团队,其任务是发展渠道、制定渠道政策和保障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还需要对渠道进行培养。毕竟戴尔不希望渠道合作伙伴停留在简单的销售模式,而是为他们赋能,在他们增值的同时,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戴尔有非常强大的队伍,不过即便如此也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在很多省市,戴尔会交给渠道去做,尤其是T4-T6这一块。目前戴尔在华北、江浙、华南等地,自身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因此一般是销售团队带着渠道一起做,其中直销的成分会更重一些。而在其他区域,通常是分销渠道牵头,只有一些大的客户提出的某些问题渠道无法解决时,戴尔的相关人员才会涉入进去,这也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分销商们的收益。
彭宇恒告诉我们,由于阳光透明的渠道策略和极富引力的激励政策,戴尔最近几年的分销渠道发展非常快,渠道业务每年的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
戴尔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好的go to market模式。彭宇恒表示,尽管目前的网上商城更多是针对消费级的IT产品销售,但是戴尔还是很重视商用产品的网上销售,在这方面也和京东等伙伴达成了深度的合作。据他透露,在日前京东“618”的网上购物节中,戴尔部分服务器产品同样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众所周知,戴尔与京东的合作并不仅仅是买卖的关系,两家公司前段时间在迈克尔路戴尔和刘强东的见证下,于贵阳达成了云计算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便更好地支持中国用户上云,实现云的转型。
对此彭宇恒指出,戴尔与京东的合作早已不是停留在设备提供的层面上了,在云就绪、云部署和云管理三个层面,双方都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
直销对戴尔的意义,在很大层面上使得戴尔得以与(部分)客户走得更近。与那些完全依赖于渠道的友商不同,戴尔很清楚客户在哪里,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而在逐渐加大分销力度之后,原先的认知同样能够帮助提升分销渠道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快速找到和定位价值客户。
彭宇恒强调并声明,市场上对于戴尔做渠道有所保留的说法是完全不靠谱的。自从开始分销业务之后,戴尔始终大力发展渠道,没有任何保留。尽管做渠道的时间比其他一些友商晚了很久,但是戴尔的渠道布局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很多地区的实力经销商纷纷选择加入戴尔渠道大家庭。
戴尔当然不会在家里坐等伙伴上门。彭宇恒告诉我们,每个季度戴尔都会举办六七十场渠道招募活动,这些活动没有经过媒体,而是直接到了渠道层面,或许由于在媒体宣传层面的“寂静无声”,外界才产生了错觉。
早在读书的时候,彭宇恒就学习到digital marketing。十几年前,这可是稀罕物事,它也是最近几年才真正火起来。不过彭宇恒并没有将之作为制胜法宝,哪怕当今social media漫天飞。他以为,不能因为当今的时代变迁,就丢弃传统marketing的手段,最基础的数据挖掘往往能够得到最精准的方式手段和市场策略。
面对明天,彭宇恒张弛有道,兼收并蓄;对于传统,他从不急于扬弃到故纸堆。审慎地审视既往,积极地面对未来。从当年的寒窗苦读到如今,他一贯如此。
采访后记
采访彭宇恒是在不久前的一个周一。当天他穿得比较休闲,以至于我恍惚间以为那天是周五——在很多公司里,周五的着装要求会相对宽松一些。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为了创造一种舒适自在的交流环境,而有意为之。
彭宇恒的这种细心更多体现在对下属员工的关怀上。比如他深知,作为Team Leader,假如下班时间他不走,大家也不好意思早早离开办公室,因此他极少加班,晚上六点一过就下楼开车返回通州的家。不过,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天很早就到公司上班,极少有人能比他更早。
尽管事先准备了很多问题,并且还陆续进行了追加,但是采访时间仍是比预料的少了20分钟。作为典型的北方汉子,彭宇恒激情澎拜、快人快语,说话掷地有声,感染性极强,相信他的下属和合作伙伴对此应该有更为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