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2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对《意见》的实施背景和重要内容作了进一步阐释。刘利民介绍,中央和地方财政将投入5000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
“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刘利民在发布会上说。
近些年来,户籍制度改革、放开“二孩”的政策、人口及学生流动带来的冲击,乡村和城市的义务教育都面临新的难题。
“要让教育真正实现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保障包括村民的孩子在内的每个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实质性的、深入的和符合教育特性的均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说。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其中,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是关键。《意见》中对于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扩大乡村优质教育供给着墨颇多。
刘利民介绍,一些地方乡村学生向城镇流动,乡村适龄儿童不断减少,小规模学校增加。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学校布局不合理,少数学生面临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同时也带来辍学或者交通安全的隐患。
为了解决乡村教育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将投入5000亿元,对薄弱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的改造。预计到2018年,基本办学条件要达到相应标准。
乡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也需要解决,从乡村的情况看,年轻的教师偏少。
在乡村教师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方面,《意见》提出,要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的政策,职称评聘要向乡村倾斜,将符合条件、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刘利民说,要明确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去交流轮岗,而且要加大比例。
据了解,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和基层乡村学校建设,国家此前已启动了国培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除此以外,《意见》还提出要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乡村弱”的同时,也存在“城镇挤”。
对于乡村来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对于城镇来说,却是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大班额问题严重。
《意见》提出,省级人民政府要制订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中小学标准班额,小学是45人,初中是50人。现在有一些地方因为资源不足,所以班额大。
“我们把56人以上的班叫做大班额,66人以上叫超大班额。这个问题在这些年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城镇化过程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大力推动要减少大班额。”刘利民说。
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已比2009年减少了40%,但仍有一些地方大班额问题仍较突出。
目前,全国大班额的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个别省份大班额比例超过20%。二是从城乡看,主要集中在城镇,全国3/4的大班额集中在中西部的县镇。三是从学段上看,主要是集中在初中。
为此,《意见》提出要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时候,要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到城镇规划。
为避免大量学生集中在少数热点学校,造成大班额问题,《意见》提出要通过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者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合理分流学生。
刘利民认为,除了稳定生源,消除大班额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一定要办好小规模学校、乡村学校、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huxl1@21jingji.com,lib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