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合作组建的“非线性资本流动税与金融危机防范”项目组在复旦大学举行“非线性资本流动税与金融危机防范”项目成果发布会。
据介绍,项目组提出了第四代金融危机模型,率先在金融危机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并建议政策层通过非线性资本流动税,阻断货币贬值预期与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从而阻止金融危机发生。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代表项目组在会上介绍,所谓非线性资本流动税,是针对线性资本流动税(托宾税)而言的。线性资本流动税,即对所有形式、期限和规模的资本流动均征收同样的税率,目前已在拉丁美洲等很多国家施行,但效果并不好。非线性资本流动税是对资本流动加征非线性资本税,即边际税率随资本流动量的增大而增加。
项目组提出,只要政策层对非线性资本税下的边际税率选择合理,既能达到规避金融危机的目的,又不会对正常的国际资本流动需求造成扭曲,同时还能消除资本外逃现象,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防火墙,使得“资本外流/实际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被阻断。
基于此,项目组提出中国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与路线图,分别是:第一,建立非线性资本流动税机制,同时开放资本市场;第二,改革人民币固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实行人民币浮动汇率机制;第三,非线性资本流动税和浮动汇率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完全由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决定;第四,当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反映了市场均衡,而非线性资本流动税阻断了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时,中国的金融体制可以按照国内经济对金融体制的要求加速改革,可以使得健康而有效的金融体制得以建立。
当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裹足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开放与金融危机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没法避免货币贬值预期与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如何使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又能成功规避金融危机风险?
业内资深专家认为,非线性资本流动税的引入,使得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在学术层面和操作层面都找到突破性解决方法。一旦被监管方采纳,上海自贸区金改系列政策落地将加速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将大大加快。
据介绍,两年前,集结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鞠建东教授,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魏尚进,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林曙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施康、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聂光宇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黎莉博士等行业前沿学者的“非线性资本流动税与金融危机防范”项目组,就上述课题展开集中研究, 试图设立一种机制,为中国资本市场搭建金融危机防火墙,使得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能够规避金融危机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其他国际金融体制的系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