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3万亿创历史新高,高出2009年同期1614亿。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年。当时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银行信贷也随之放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09年新增贷款主要为非金融企业贷款,今年上半年贷款创新高则来源于居民中长期贷款(按揭贷款占比较高)猛增。
数据还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这一增速已低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3%的增速目标。
“尽管M2增速不很高,但M2余额已达149万亿元,已超过GDP的一倍,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突破一百万亿元,所以M2增速还是比较适度的。”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7月15日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M1增速远高于M2,二者增速形成的“剪刀差”持续扩大。
新增贷款超“四万亿”时期
央行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3万亿。此前的高点是2009年,当年上半年共投放信贷7.37万亿。
对比两年同期数据来看,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是推高今年上半年贷款的主要因素。根据Wind整理,今年上半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2.62万亿,相比2009年同期增加2.02万亿。
居民中长期贷款一般对应于购房及购车需求。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截至6月底,该行新增贷款量完成全年计划的70%。
“主要是上半年按揭贷款迅速增加所致。按揭贷款是今年各家银行贷款的主题。”上述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部人士说。
盛松成介绍,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这一数额约占同期居民中长期贷款的九成。盛松成认为,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增加反映购房需求还在回升。
盛松成还披露,6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反映房地产潜在供给下降。“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的一升一降,表明房地产去库存化进一步加速。”盛松成说。
从当月数据来看,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高于市场预期。
中信固收团队点评称,在面临MPA考核信贷承压以及6月地方债务置换规模超5月,使信贷挤出效应增大的背景下,全面优于预期的信贷数据体现了政府稳增长和宽财政政策逐渐发挥作用,经济“文火”复苏态势明显。
除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外,6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105亿,环比多增2280亿。而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扩大投资。
前述资产负债部人士介绍,该行6月对公贷款有所增长。6月对公贷款相比上月增加60亿左右,主要投向公路、地铁、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
中信固收点评称,继5月企业贷款有所恢复后,6月企业贷款全面增加且超过去年同期,反映对经济前景预期改善,企业对经济信心增强、活跃度上行。
地方债大量消耗银行资金
央行的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 11.8%,增速低于年初确定的13%的目标。
盛松成解读称,M2增速放缓除了M2余额已较大以外,近期还有几个原因:一是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导致企业保证金存款减少较多。二是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导致派生存款减少。
三是地方政府债券大量发行导致银行体系货币派生能力下降,即地方政府债券大量发行消耗了银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贷款形成挤出效应,导致银行体系货币派生能力下降。
而M1的增速高达24.6%,相比上月高0.9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M1增速就高于M2,并且M1增速和M2增速形成的“剪刀差”持续扩大。去年10月,二者的差值为0.5个百分点,今年6月则升至12.8个百分点。
盛松成解读称,M1增速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
具体而言,一是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息差缩窄,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降低。二是不少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倾向。三是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导致大量居民存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向房地产企业活期存款转移。
此外, M1增速持续上升还有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较多,部分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资金短暂留存于机关团体账户(主要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账户),导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较多。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公开发行的置换债券和定向置换债券合计2.65万亿元。按照财政部的安排,全年将发行5万亿置换债。这意味着下半年还将发行2.35万亿置换债,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或还将持续。
(编辑:重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qb@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