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正在成为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走出困境的重要载体。
7月13日,山西省煤炭厅副厅长在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专题推介会上表示,山西省今年将退出2000万吨产能,并计划在2020年之前退出1亿吨以上。
早在2008年,山西省就曾为煤炭改革掀起过一轮煤矿企业大重组,时隔八年,新的问题与目标又接踵而至,截至2015年底,七大国有煤企(同煤集团、山西焦煤、晋能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和山煤集团)的负债总额已经突破万亿元,企业负债率超过警戒线;同时山西省新一轮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正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和当地经济转型而不断推进。
山西煤企 “连环”运作
在山西省新一轮的去产能的改革之中,煤炭企业的重组并购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仅在最近两个月之内,山西省就有三家大型煤炭企业启动了资产剥离、并购重组等动作。
最先是采取行动的,是欲减轻巨额负债压力的同煤集团。
5月25日,同煤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大同煤业(601001.SH)发布了交易预案,称拟以2.21亿元的交易对价向公司关联方大同煤矿集团外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出售其持有的大同煤业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贸公司)100%的股权。
事实上,作为山西省第一大煤炭企业,同煤集团同样也是当前背负债务最多的企业。截至2015年年底,负债超过了2000亿元;而国贸公司截至去年底所有者权益为-5.8亿元。
同煤集团在自身面临着巨大的业绩扭转压力的情况下,选择甩掉不良资产或正是此次交易的目标之一。从二级市场反映来看,大同煤业股价也由停牌前的4.85元上涨至7月18日收盘的6.11元。
无独有偶,晋能集团和山西国际能源也上演了重组大戏。6月6日,通宝能源(600780.SH)的公告确认,山西国际能源集团与晋能集团两家企业进行合并式重组整合,重组后的公司名为山西晋能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与同煤集团相似的是,晋能集团同样面临着高额的负债,截至今年3月,其负债总额高达1819.84亿元。通过重组,晋能集团的财务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
而在随后的6月20日, *ST煤气(000968.SZ)也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8.56亿元置出全部资产,同时置入关联公司晋煤集团持有的蓝焰煤层气100%股权,作价30.7亿元。*ST煤气去年底净利润为-15.66亿元,而拟置入的蓝焰煤层气去年实现净利润2.64亿元。
晋煤集团处境仍较为艰难,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偿债压力较大,急需解决资金问题。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晋煤集团亏损2.2亿元,资产总额2120.53亿元,负债总额1723.35亿元。
资本“双维度”助力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能源需求量萎缩的情况下,山西省内的大型煤企现状或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过高负债率带来的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则是带息负债比重的上升所抬高的财务总成本。
山西银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七大煤企全口径融资总量7255亿元,其中银行业提供贷款约4400亿元,银行表外业务、理财、信托和资管计划,为七大煤企融资810亿元。
“现在山西的煤企大面积亏损的原因主要是财务成本太高,煤企最大的负担是财务负担,”7月18日山西大学投资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煤价下来之后,煤企为何不敢停产?主要也是银行贷款还不了,同时利息负担特别重。所以要想办法去杠杆,降低财务成本。”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利用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效应,对以煤炭行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进行再优化,或成为当前国企实现去杠杆、降产能、去库存等经营目标的路径,即既能从资产结构维度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又能从减少企业财务成本的维度提高经营效果。
“能源企业都是重资产企业,一旦库存积累,产能过剩,将会对经营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7月18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前煤炭行业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的融资效应和整合效应其实将成为不足重资产企业无法面对经济周期的短板。”
而在行业人士看来,随着山西煤炭企业重组的深入,未来或不排除会有更多上市平台参与其中。
“煤炭产业的整合还会持续,”7月18日一位接近山西国资人士分析称,“短期内,宏观经济的企稳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所以通过上市平台的整合后续不排除有更多动作,当然煤炭行业的重组、整合也不会完全依赖于上市资源,而且一些亏损企业、僵尸企业也不会停在上市公司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