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石家庄高新区:乘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起飞

来源:新华社 媒体 作者:闫起磊 2016-07-27 15:30: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华社石家庄7月27日电 题:石家庄高新区:乘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风”起飞

新华社记者闫起磊

据科技部公布的100余家国家级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石家庄高新区在去年由第32位大幅跃升至第19位的基础上,再次晋位至第15位。短短两年,便跨进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石家庄高新区到底“借”到了什么“东风”?

借协同“东风”乘势而上

今年6月底,大唐电信移动互联(石家庄)孵化基地石家庄云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家庄高新区挂牌营业。这一平台是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出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在石家庄高新区,来自北京的大唐电信不只投资了一个“平台”,还斥巨资正在打造一个“产业园”。

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戴宝进告诉记者,“大唐电信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将重点引进高端芯片制造、云计算等新型战略性产业,打造“互联网+智能制造”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7亿元,利税1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据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以来,石家庄高新区积极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目前已与京津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230亿元。

2015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排位中,石家庄高新区由32名上升至第19名。而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石家庄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15强。

戴宝进说,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石家庄高新区近两年来“突飞猛进”。目前已形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

协同发展首在“协同创新”

在石家庄高新区,有个知名的大市场——石家庄科技大市场,这个市场里交易的是“技术”和“服务”。大市场内设立了“中国创新驿站”、“京津冀技术交易石家庄工作站”等18家工作站点,引入了27家科技中介机构和16家金融服务机构,设立了8个行政服务窗口。

据介绍,石家庄科技大市场还与京津科技服务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整合京津优质科技资源,促进京津科技资源向河北转移与渗透。目前,正与北京合作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家庄合作站”,这一平台将进一步推进河北与北京科技资源对接,弱化区域壁垒,促进京、冀两地科技合作和产业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石家庄高新区来说,首先是协同创新。”戴宝进说,“我们正在推进的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已入选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为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点,石家庄高新区主动做好与京津在科技、项目、人才方面的对接。去年,组织区内17家企业参加中关村实施的“互联网跨界融合示范工程”,目前已成功引进15家中关村互联网企业入区落户。

优化环境加快融入“创新共同体”

石家庄高新区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却达到了8.8%。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丁飞艳说,这主要得益于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和比例持续提高。

以区内企业石药集团为例,企业坚持每年将新药业务收入的20%用于科研投入,为研发创新药甘坐十年“冷板凳”。一粒小小的胶囊从研发到上市历经8年,从亏损到盈利又4年,共历时12年之久,未来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100亿元,实现了企业新药研发从仿创向自主创新的转型。

创新需要环境,鼓励创新更要舍得“花钱”。近3年来,石家庄高新区先后出台10多个政策文件,每年拿出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5%用于科技发展资金。3年来,高新区财政已累计兑现各类政策资金6亿多元。此外,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引进的创新人才奖励资助。

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时茂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优化政策环境,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250项以上,引进战略性投资不低于500亿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