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是多么无聊的人,才会想出这样的方法,让购房者打麻将来决出买房资格(排号)。明显是违反常识的谣言,何以被当真而大肆传播?
表面看,杭州这则谣言,与8月底某特大城市即将出台楼市新政的谣言,有所不同。
但在不同的谣言背后,至少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楼市已然泛起的恐慌情绪,那些担心买不起、买不到房的恐慌,害怕房价继续上涨的恐慌。
故意制造谣言并借此获取不当利益的投机分子,应该受到惩处。但是,如果以为打击谣言就能制止房价上涨,显然过于天真。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在楼市里不太管用。再理性的人,再有智慧的人,面对售楼处汹涌的人群,也会深感无力。
以8:1或10:1甚至20:1的比例将新推房源一抢而光的案例,今年以来所在甚多,且已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热点城市,现在轮到普通二线城市,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传导到三线城市。如此粗砺的现实,不容回避。
人们为什么会恐慌?因为过去多年的实证表明,没有及时买房的,全都踏空。2007年、2009年以及2012-2013年,楼市都曾出现过类似现象。那些年媒体就多次报道过,买房像抢大白菜。回头去看,跟今天相比,那时的房价几乎就像大白菜似的便宜。
没房的人恐慌是因为,房价上涨,他更买不起房了;中产阶层恐慌,一是担心货币贬值,二是担心又要被同行人甩下了;财富群体恐慌,是没有更好的资产可以配置,除了房子。而付诸行动时,正好是倒过来,财富人群支付能力最强,部分中产阶层踮起脚尖勉强够得着,而没有父母帮忙的年轻人只能是远观。
我们想对连夜排队购房的人大声喊:不要慌,不要慌……下面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既不能说“不要慌,房子有得是”,也不敢说“不要慌,房价不会涨”。喊话式调控,偶尔一次还能起点安慰剂的作用,次数多了就没用了。
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是清醒的。5月9日,权威人士有关当前经济形势的谈话,与房地产有关的一段话是,“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
实际情况是,二季度以来,我们很多地区仍然将房地产作为了一种保增长的手段。我们的信贷资金,仍然在给房地产加杠杆。1-8月,粗略估计,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增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实际情况是,7月底以来,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依旧在增大。
我个人认为,有关部门和城市严重低估了房地产泡沫的危害程度。全球主要经济体,没有哪个像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么疯狂,持续时间这么久,房价与收入的反差这么大。全民都在谈房价,有能力的都去炒房,资金都流到楼市,还谈什么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举个例子,A股有627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润均不足1000万元,还不够在京沪深买套像样的房子,它们的老板会不会想,不如把运营资金用来炒房好了?
房价、地价涨到今天这个地步,房地产行业已经大到不能倒,大到不敢动它,这不是变相的绑架是什么?别的不说,房价暴涨,让贫富差距急速增大,就给社会情绪平添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不安全感。
据说,我国超过80%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住房,按理,房价天天上涨人们都应该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喜上眉梢喜笑颜开,但为何大家反而天天悬着一颗心终日惶恐不安?因为,“树不能长到天上”,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裂,就看砸在谁手里,以及什么时候。
杭州已宣布对外地人限购,但一线城市已经证明,限购无法阻止房价上涨。我在前面文章里指出过,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贯彻执行中央精神,存在不作为、监管不力的现象,调控应该重一点。有朋友看了,称我的建议太温柔太委婉。但是,在因城施策的调控原则下,有哪个城市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地产拐杖丢掉呢?
如果我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完成房地产税立法之前即刻审议对第三套以上住房在持有环节征收类似温哥华那种“特别房产税”的东西,会不会招来骂声?温哥华还拟征收房屋空置税呢。不知道这个城市要不要考虑吸引外来投资和GDP增长的问题。而此前我国一批专家反对征收房地产税的若干汹汹理由,有一条就是声称它更将导致经济大幅下滑。但这样的恐吓式推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似乎房地产投资投机所得的收益全部归个人,才是专家们乐意看到的。
但说实话,格外征税还是一种“堵”的方式。经济增长30多年,货币超发20多年,居民财富积累30多年,天量民间资本(包括居民个人和民企)投到哪里去,光堵是不够的。如果引导不力,即使这些钱不投到楼市,涌入任何一个行业,也都是灾难性的。
房地产的问题处理好了,中国经济的痼疾就解决了一半。把房价打下来,将泡沫压下去,有没有好办法?我相信是有的。但它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当人们都只看到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危机时,刺破幻想承担责任,是需要革命性勇气的。(编辑 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