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四省用能权 有偿使用、交易试点 2019年形成可推广经验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目前已经逐步在落地。

9月21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函》,提出了《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所谓用能权,是指企业年度直接或间接使用各类能源总量限额的权利。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针对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

《试点方案》提出,将在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四川省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试点地区可以在本区域内全面开展试点,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选择若干地市开展试点,然后逐步扩大试点区域。

至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任务已经初步实现。

分类确定初始企业用能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去年9月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和新建项目能评审查,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并逐步改为基于能源消费总量管理下的用能权交易。

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

所谓用能权有偿使用,是指企业在能源消费总量预算化管理的前提下,依法取得用能权指标,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用能权指标有偿使用费的行为;用能权交易,是指在区域用能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企业对依法取得的用能总量指标进行交易的行为。

此前的2015年5月,浙江省发布了《关于推进我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海宁市、嘉兴市、临海市、衢州市、桐乡市等地都制定了相关地方性规定。

福建省则在今年获批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2017年出台福建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方案,将节能量交易调整为基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下的用能权交易。

而根据最新发布的《试点方案》,在用能单位初始用能权确权上,发改委提出区分产能过剩行业和其他行业、高耗能行业和非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和非重点用能单位、现有产能和新增产能,实施分类指导。

其中,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耗能行业可采用基准法,即结合近几年产量、行业能效“领跑者”水平以及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确定初始用能权。

其他用能单位可采取历史法,即近几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平均值确定初始用能权;结合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从严确定新增产能的初始用能权。鼓励可再生能源生产和使用,用能单位自产自用可再生能源不计入其综合能源消费量。

在用能权有偿使用上,主体为试点地区用能单位特别是重点用能单位。配额内的用能权以免费为主,超限额用能有偿使用。用能权有偿使用的收入应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本地区节能减排的投入以及相关工作。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熊华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有的地方配额内的用能权也是有偿的,不过定价较低。

四个试点地区要制定

用能权交易管理办法

在用能权交易上,交易主体一般为试点地区用能单位, 也可以选择其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主体作为交易主体。交易主体可以将所持有的用能权指标在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

交易标的为用能权指标,以吨标准煤为单位。用能权指标每年清算一次,卖出的用能权从当年或上一年度用能权指标中扣除,但不影响下一年度的用能权指标;买入的用能权计入当年或上一年度用能权指标,但不计入下一年度;剩余的用能权指标不计入下一年度。

《试点方案》提出,交易实施登记注册制,交易主体需在交易所开设交易账户。研究推动用能权交易平台与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效对接。

发改委要求,四个试点地区要制定用能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交易规则及流程等,完善交易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及时发布用能权供需信息, 建立预测预警机制。

发改委要求,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用能权初始交易价格由试点地区确定,伴随市场发展,逐步过渡到由交易方集合竞价方式形成交易价格。试点地区要建立奖惩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及时履行履约义务。

在时间安排上,《试点方案》提出,2016年做好试点顶层设计和准备工作;2017年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到 2019年,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2020年,开展试点效果评估,总结提炼经验,视情况逐步推广。

熊华文分析,目前的用能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以约束机制为主,建议四个试点的方案设能够体现约束与激励并重。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碳市场管理部副主任张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都是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助力节能减排的手段和内容不同,关键是发挥好协同作用,不能形成多头管理,重复管控,增加企业管理和减排成本。

“经济社会的减排成果形式上除表现为化石能源消耗的减少外,也表现为碳减排量。”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应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去设计用能权交易体系,这样可以实现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有机结合。(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