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煤价“熔断”启动一级响应: 发改委拟日增产能50万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定军 2016-09-26 13:20: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疯狂的煤价要稳一些了。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指出,继9月初启动二级响应,日增加煤炭产量30万吨左右后,近日又启动了一级响应,拟日增加产能规模50万吨。

有关部门已经研究了后续政策措施,下一步,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如果情况仍在延续,将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确保煤炭稳定供应。

所谓的一级、二级响应,是指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在环渤海动力煤炭价格每吨分别上涨到460元、480元、500元后,分别启动三、二、一级响应,分别日增加煤炭产能20万吨、30万吨、50万吨。

煤炭价格近期上升较快,主要是因为煤炭行业去产能导致。根据安排,今年要去除2.5亿吨的煤炭产能。截止到8月底,已经完成60%的进度。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增加煤炭产量是国家近期对煤炭产能灵活调节的结果。总体而言,去煤炭产能步伐仍需要加快。因为现在全国有50多亿吨产能,实际今年需求只有30多亿吨,过剩仍严重。

“稍微一放松,煤炭生产会疯狂加快,价格很快下来,企业再次转入大的亏损。”他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国煤炭产量为21.79亿吨,同比下降10.2%。1-7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为3.52万亿,同比增长6.9%。

平抑煤价高涨

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经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煤炭的生产、运输,以及价格等系列问题,相应启动了煤炭三级、二级、一级响应。

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出,针对近期市场煤价出现了过快上涨势头,个别地区和一些电力、钢铁企业供应出现偏紧的情况,部际联席会议与有关地区、有关行业和企业 召开有关煤炭生产运输等专题会议,加紧对煤炭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进行会商和研判,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

此前,网上传阅数份待证实的文件显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给国家发改委打报告,指出今年6月以来,钢铁行业的每天供应形势出现了异常波动,影响了钢铁企业正常生产,请求研究解决。

这表现在:近2个月煤炭供需形势原来供应充足变为目前的供应紧张,有的钢铁企业个别炼焦煤种几乎断供。

同时,近2个月炼焦煤炭价格出现暴涨,国内炼焦主要煤种上涨100-150元/吨,涨幅超过20%,进口澳大利亚炼焦煤从6月初的每吨100美元,涨到目前每吨170美元以上,涨幅超过6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告诉记者,核心的问题是煤炭价格最近上升后,过去煤炭企业与钢铁公司签订的低价协议难以执行。

中国煤炭有国内和国际市场,“国家能调控一部分,但是还有一些走市场的。”

海关数据显示,1-8月中国进口煤1.56亿吨,增加12.4%;但是中国进口煤均价为每吨320.2元,下跌16.4%。这与铁矿石、原油等进口量大增,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一致。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上述价格相比国内每吨要便宜100多元,甚至达到200元左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份文件指出,据企业反映,美国等国家的煤炭企业已经注意到中国煤炭供需形势的变化,正准备重新启动已经关闭的矿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灵活调控价格

不过,尽管国家发改委决定日增加煤炭产能规模50万吨,这并不是说国家降低了去产能的要求。

林伯强指出,全国全年276个工作日生产煤矿的口子并没有开。这表明目前增加产能只是较为灵活的措施,并未降低去产能的要求。而且这次只是让大的矿井增加产能,所以国家去产能的决定未变。

国家发改委也指出,针对现在出现的煤价上涨、局部供应偏紧的情况,通过适度微调政策,尽量使煤炭生产运输流通和用户各方利益兼顾,实现良性发展。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释放:

一是通过灵活实施先进产能煤矿减量化生产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先进产能,可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属于季节性供给变化还可以阶段性地弹性生产,年终回到276个工作日,如果全年生产超过276个工作日的部分,可以通过资源产能指标出让解决。

二是在建煤矿通过增减挂钩,还可以释放一部分产能、产量。

下一步,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如果情况仍在延续,将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确保煤炭稳定供应。

“不能因为价格波动,就动摇去产能的决心,否则,煤炭行业仍有可能再度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国家发改委给出结论。

原因是,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预期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量至多41亿吨。目前,全国各类煤矿产能总规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亿吨,扣除净进口2亿吨,国内煤炭的市场空间仅在34-36亿吨。

吴立新指出,从长期看,还是主要靠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去产能问题。“否则减产导致价格上升,加快生产又导致价格下降,不能老是哪个起来按哪个下去,还是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市场调节机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