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创投+孵化器”模式改变行业生态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莉 2016-10-12 08:49: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投资环境的持续变冷,令市场各方开始担忧互联网创业泡沫的不断破裂,伴随投资趋势的变化,一批创业孵化器机构也逐步面临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以及“空壳化”等诸多问题,创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亟待考验。

松禾资本合伙人及创新孵化器总经理张云鹏表示,传统孵化器机构缺乏资源对接相匹配的服务,运作成本也较高,而由创投机构驱动主导的孵化器则通过资金和资源对接以及利益机制的捆绑,来解决持续盈利的问题,这类“创投+孵化器”模式有望成为改变行业生态的新尝试。

警惕创业孵化器泡沫

在担忧创业泡沫破裂之际,围绕“创业者服务”的孵化器机构也难以避免地遭遇着寒冬的来临。今年以来,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不少由政府主导型和场租驱动型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部分在“冷场”之后走向倒闭。

张云鹏认为,孵化器泡沫的破灭有可能会比创业公司泡沫破裂来得更早。由于各家孵化器机构对投资服务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创业热潮期,不少机构承诺的各项增值服务最后无法到位或实现,同时机构本身运作成本较高、收支无法匹配,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很多孵化器机构商业模式不清晰。

“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办公场所或物业服务的提供并非是他们的主要需求,过去很多孵化器机构将注意力集中在场租和吸引新公司入驻方面,但在产品开发、融资服务、法律财务服务等方面没有完全到位,这也是造成一批孵化器机构在运作一段时间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张云鹏表示。

革新孵化器运作机制

张云鹏认为,目前创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需要革新,而由创投机构主导的孵化器机构有望成为改变行业生态的新探索。他说:“创投机构通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源对接能力,入驻孵化器的创业企业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创投机构来对接广泛的产业资源,为初创团队的市场推广提供平台和渠道;另一方面,由创投机构驱动的孵化器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来解决持续盈利问题,并不仅仅依托政府补贴或者企业场租的费用。”

据了解,目前不少由创投机构设立的孵化器与普通的孵化器相比,投资属性更强,且聚焦的领域更精准,与母公司的投资方向基本一致。张云鹏透露,去年11月,由松禾资本设立的松禾创新孵化器正式登陆深圳,首期基金在今年4月成立,共募资1.6亿元,现已投资18个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孵化器与创投的内部合作模式支持在孵企业的投资项目,可以分散在孵企业成长的高风险,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在孵企业投资成功比率,这类新型孵化器模式未来有可能在行业内获得推广和复制。

“做孵化器和做投资并不一样,孵化器运作的关键是要为创业公司提供有效的服务,在投后服务的力量上绝对加强,比如提供路演机会、提供有股权关系的企业网络和高端投资人以及专家资源,在利益捆绑的条件下,促进创业公司的成长,同时也为投资机构本身的口碑积累和项目资源的引入上带来长远的利益。”张云鹏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