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
服务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从生产制造到货物贸易,再向服务贸易,目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加速调整转化。从近年的数据看,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势头不错,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反过来也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仍有很大潜力,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更是空间广阔。
——亚夫
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速,成为外贸“保增长”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继续上升,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1.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
在货物贸易进出口双双负增长的形势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依然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超过13.6%,服务进出口全球排名不断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逐步扩大,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服务出口与进口增长速度均大幅高于全球水平,服务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达到4.9%和9.6%,服务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务进口额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大幅缩小至320亿美元。201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近10%,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增长9.2%,进口增长18.6%。
2.服务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额增长9.2%;服务进口额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达15.3%,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占总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1.2%,服务进口占总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和)的比重为20.2%,均比2014年有所提升。
201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5%。其中,服务出口同比增长7.5%;服务进口同比增长29.9%。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8.6%,比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
3.传统服务进出口占比缩小
2015年,三大传统行业(旅游、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服务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1.9%,份额比2014年下降10.7个百分点。三大传统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3.2%,份额比2014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旅游出口增长7.8%,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4.2%,仍居各类服务之首;运输服务出口同比微增0.5%,占比降至13.4%,位居第二;建筑服务出口增长5.7%,占比降至5.7%,位居全部服务出口的第六位。境外游持续升温,旅游进口额同比大增44.5%;建筑服务进口同比增长14.1%,运输服务进口则同比下降9.3%。
2016年上半年,三大传统行业(旅行、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1.9%。其中旅行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8%,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6.3%;运输服务与建筑服务同比分别下降13.8%和14.7%,占比萎缩至12.8%和2.7%。
4.新兴服务进出口表现不一,高附加值新兴服务出口快速增长
2015年,三大传统服务以外的各类新兴服务有升有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2.1%,文化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5.6%,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9.3%,技术服务进出口同比微增0.6%。出口方面,知识产权使用费和文化服务出口分别大增64.9%和37.2%,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25.1%,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增长13.6%,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出口则分别下降52.2%和4.5%。进口方面,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文化服务进口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5.6%和14.1%,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进口则大幅下降64.4%和52.7%。
2016年上半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同比增长16.3%;技术、知识产权使用及研发服务出口额同比增长11.2%;金融服务出口额同比增长35%;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额同比增长8.8%。上述四项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例提升至34.9%。
5.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
2016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6%和1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5.2%和9.7%。1-6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5%、26.9%和6%,占比分别为47.7%、16.3%和36%。跨境电商带动供应链管理服务、数据处理和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快速增长,推动业务流程外包快速发展。
6.“一带一路”建设为服务贸易拓展新空间
2016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继续深入推进,带动建筑、工程承包、研发设计、运营维护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沿线国家在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中的占比也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增长。2016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新签合同额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揽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合同额达27.0亿美元,成为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标的最大承包工程项目。“一带一路”市场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显著。2016年上半年,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3.5%,主要业务包括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和工程设计。其中,与东南亚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83.6%;与中东欧国家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53.7%。新加坡、捷克市场规模大、增速快,成为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最有市场潜力的国家。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仍然较小,比重不高
尽管服务贸易增速快,但规模与货物贸易相比,规模仍然较小,这与经济规模大国的现实不匹配,且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攀升,尤其是与主要的服务贸易强国竞争力水平相差较大,主要表现为:
1.服务贸易比重偏低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世界排名于2012年首次进入前3位,2014年上升至第2位。2015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其中服务出口居第5位,服务进口居第2位。我国服务进出口额713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进出口额比重为7.7%,较上一年提升1.4个百分点。
2015年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92450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前五位国家为: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出口规模前五位国家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进口规模前五位国家为:美国、中国、德国、法国、英国。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还相对滞后,表现为规模仍然较小,比重不高,尤其是与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国的美国相比,中国仍有较大差距。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如2014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7103亿美元,中国为2222亿美元,仅为美国的31.3%。
2. 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主要集中重要行业
与货物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相反,中国服务贸易连续多年处于逆差状态。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至2015年已连续20年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2007年之前,逆差变化较为平稳,2008年逆差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15.5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呈现井喷式增长。商务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到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从116亿美元增长到1599亿美元,年均增幅达54.9%。2015年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从行业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和保险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领域。以旅游、运输等传统性行业为主,而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方面较为薄弱,导致整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处于比较劣势,一些行业比重依然较低,规模较小,竞争实力偏弱。
3. 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竞争力不强
从总体看,中国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与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1%,占比虽然已超过第二产业,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制约了服务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目前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较低,特别是金融、咨询、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还比较低下。服务业尤其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较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之一。
未来几年服务贸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多种因素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服务贸易发展面临良好机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将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主导行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行业。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
《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五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路线图。今后五年,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速将达10%左右,到202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额累计要超过1万亿美元,意味着今后五年服务贸易要实现约3000亿美元的增长。届时中国的服务贸易额有望占全球服贸总额的十分之一,成为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大国。“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升服务贸易战略地位,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扩大生活性服务贸易,提升服务外包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平台,并将进一步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着力培育服务出口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将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探索出台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新举措。2015年5月,北京市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2016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海南、深圳等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相关政策的落实推进,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服务贸易规模与质量双双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相关国家在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占比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深入推进与相关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将有力促进工程承包、研发设计、运营维护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发展,并推动第三方咨询与认证、金融保险、物流采购等服务型企业走出去。
3. 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环境将不断优化
从全球服务业发展规律来看,现阶段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0%,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比重能达到80%左右,服务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约为20%,而我国2015年服务业比重仅为50.5%,服务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还不到9%,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服务出口竞争力将逐步显现出来,服务业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作用也将不断增强。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未来较长时期,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潜力将得到充分发掘,将进一步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因此,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服务企业将追随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正在加速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全面实施,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助推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发挥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大国引领作用。
1.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伴随全球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我国一方面应抓住新兴服务业高增长的新机遇,重点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通信服务、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具有资本、知识密集型特点的新兴服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以生产性服务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应抓住亚洲服务贸易市场扩大的新机遇,实施精准的市场开拓战略,加快与亚洲国家的区域服务贸易谈判,深化服务贸易的区域经济合作,站稳亚洲市场。要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融合,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贸易业态创新,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要大力创新服务贸易模式,改善贸易配套条件和增值能力,促进外贸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主品牌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跨境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双边、多边自贸区内开展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等跨境金融业务。
要发展物流服务贸易,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货物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船舶、飞机融资租赁等高端运输服务业及交易平台。支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试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中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
二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医疗健康服务贸易为例,支持具有优势的健康服务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药品代工服务,逐步融入国际生物医药、健康保健研发链和产业链。
三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互联网、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教育、健康护理、文化创意、金融、交通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培育若干个具有特定服务区域和特色领域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示范城市。着力提升服务外包业务的附加值。3.促进劳动就业,增进社会和谐
服务贸易特别是离岸外包转移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和服务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能够帮助解决我国结构性的就业难题。在服务贸易中,技术、设计、创意、分销、环境、法律、保险、通信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够增加大学生就业,发挥知识型人才的作用。同时伴随着餐饮业、沐浴业、物流业、会展业等商贸服务业加快步伐“走出去”,扩大我国劳务出口,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