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年一度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在华盛顿召开。近一周的时间内,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就全球经济最紧迫的问题展开探讨,而今年热议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让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为何包容性增长成为本届IMF和世行年会的重要议题?
首先,近期全球经济表现依然低迷。IMF本月初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1%,为危机以来最慢的一年。而世界银行在六月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则更加悲观,仅为2.4%。
其次,近年来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现象愈加突出。发达经济体增速持续在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差距也在拉开。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大宗商品出口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打击,2016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只有0.4%,增速不及非大众商品出口经济体的十分之一。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本届年会上表示,目前陷入衰退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数量是2009年以来最多的。
除了国与国之间差别巨大,各国民众收入的两极分化趋势也不断加剧。以美国为例,从2005年到2012年,美国收入最高的前20%的家庭收入增长占到全国总收入增加的60.6%,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占到27.6%,而收入最低的40%的家庭占比只有6.6%。2014年,被视为美国社会稳定器的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占全国家庭总年收入的比重已从1970年的62%降至43%,而同期富裕家庭年收入占总年收入的比重从29%升至49%。
这些外部和内部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风险。各国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导致社会分裂和阶层对立日益严峻,不同政治势力的角力加剧,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例如,近年来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和对立严重,一度致使联邦政府在2013年关门,不少涉及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如税收体系改革迟迟无法推动。
同时,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方面为全球经济注入巨大动力,另一方面也让大企业、富裕阶层以及掌握高新技术的人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全球配置资源,获得巨额利益。但是,普通民众则面临工作机会被他国移民、海外工人或者机器取代的巨大风险,导致各国人口占多数的弱势群体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寻求保护的政治意愿不断增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因而在各国升温。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就旗帜鲜明地反对移民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获得大批选民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贸易增长仅为1.7%,远低于全球经济增速,也印证了当前保护主义在全球的盛行。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实现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让经济发展的红利更好地惠及所有群体。本届年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三方面的解决思路。第一,各国政府应继续凝聚推进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共识,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做大经济蛋糕。第二,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做好二次分配。第三,各国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他们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不过要兑现这些药方并非易事,涉及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调整。要使全球经济真正摆脱低迷,各国领导人应拿出魄力,啃下这些“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