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演出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份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16中国旅游演艺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旅游演出实际票房收入为35.7亿元,较2014年增长8.6亿元,同比增长达31.7%。
去年,全国旅游演出观众4713万人次,同比增长31.2%。
据测算,2015年全国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0%以上,休闲旅游产业迎来大发展。与此同时旅游演出逐步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市场逐渐向好,全国旅游演出观众471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122万人次,增长比例高达31.2%。
旅游业的发展对实景演出市场起到了带动作用,而演出也为旅游景区增加了流量。但实景演出市场体量增加的背后,也已经出现了内容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单一的隐患。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朱正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印象系列发展的前几年,这种表演的新鲜性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但在后几年慢慢变得千篇一律,同质化比较严重,整体创新不足;同时消费者文化领域消费选择更加多元化,实景演出的吸引力下降。
繁荣与危机
从产业来看,细分到旅游演艺的子行业,可分为实景演出、主题公园演出和剧场演出三大类。
已经与旅游产业深度绑定的实景演出市场,对于景区周边、地方经济提升都有一定作用。对地方而言,增加税收收入;也可以增加景区的吸引力;以此也可以带动景区周边和城市周边的再消费,包括住宿、餐饮、运输交通,甚至带动其他景区的游客量。
在九鼎投资旅游生活投资部的投资人吕道远看来,产业之所以如此火爆,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游客出游从简单的观光变为休闲游,从简单的看景点拍照,变成了解文化了解风俗;第二是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带来了游客出行需求的增加。
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增速正在放缓,吕道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产业已经出现了资源二八分的情况,20%的演艺占据了80%的票房收入(千古情系列、印象系列、山水盛典系列、长隆系列)。
上述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旅游演出新增18台,同时停演剧目达46台,全年在演剧目195台,与2014年的223台相比减少28台。
可见,除了头部演出以外,大部分演出的票房情况都并不理想。
一位投资了头部演出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几个亿和投资1000万的都可以叫做实景演出,水平参差不齐,整个产业显得非常乱。
创意是核心
作为实景演出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潮歌表示自己并没有因为产业火爆,而感到竞争压力。
“产业热,但空间一点没挤压,反而是我的动力。”她多次表示,“艺术,它是一个人的。我唯一的压力是自己。考虑投资方怎么想这些,太不是我要做的事了。”
在她心里,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创新。如印象系列之后,开创了“又见”系列作品,舞台设计和技术也一直走在前沿。
从事了与旅游有关的实景演出多年之后,她又将目光转向民族音乐元素。推出了《印象国乐》和《又见国乐》两个作品,目前正在巡演。这一次,演出中所有的音乐,都是重新制作的。
多年的演出经历,让她对这个产业有清晰的认知。在她看来,资本近年来对文化产业的追逐是一个福音,资本愿意进入就证明能给他们丰厚的回报。文化是民族的出路。
但同时,她看到目前并没有出现非常“够格”的资本。谈到文化就懵了,或者认为艺术家不好接触,认为人话是虚的,瞧不见。
她认为,文化产业里最核心的是创意,创意来源于人,不是钱和时间能做出来的,人才是核心生产力。
上述报告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印象系列的票房位居第二,票房榜首被“千古情”系列占据。票房占比来看,千古情占比35.3%,印象系列占比18.4%。此前,印象系列一直占据榜首位置。
虽然票房统计并未加入王潮歌后来的“又见”系列,但也呈现出了走低的趋势。
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一位旅游演出的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之所以票房不如千古情,是由于其商业模式上不如千古情做得成熟。千古情采用“异地扩张+转型建设”演艺主题公园的发展路径。
根据《又见敦煌》投资方——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儿将的介绍,《又见敦煌》也在开展文化小镇的模式,与主题公园的发展思路基本相同。但与成熟的主题公园相比,起步相对较晚。
吕道远表示,目前实景演出的商业模式核心是销售,是文化传播。所以最终对演出影响最大的一定是内容的质量和新鲜感。
目前的创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演出向主题公园发展,丰富体验元素。第二种就是异地复制,把其他地方的文化以自己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宋城演艺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提升内容端的丰富度和新鲜感。
而实景演出的商业模式上涉及到两个经营实体:演出单位,主要靠票房支撑收入;旅游单位,通过演出可以增加游客流量。
在朱正煜看来,应该多挖掘演出与旅游购买的转化,同时开发文化周边产品,增加收入,但目前来看,这部分的产业表现并不好。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