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瞬回眸,已是2016年尾。
这一年,金融行业“黄金时代”似乎遭遇时间静止,权威人士也给出中国经济L型走势的论调。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正所谓“逆水行舟,智者胜”;
这一年,我们心怀敬意,期待姜建清、董建岳等“老将”挥别作战数十年的商业银行并在新领域发挥更强能量,同时也迎来无数行业新锐领军人物。转型期的银行业,他们必然将给予市场更多期待。
这一年,保险业“一枝独秀”,逆势强劲增长,在国家经济舞台上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展现了保险资金的“洪荒之力”。
这一年,互联网新金融在“疯狂”、“野蛮”生长二三年后,遇到最紧迫的合规考题,进退之间抉择难定。然,创新永远是开启“未来”的引擎。
这一年,我们还在楼市百态中,体会了各种金融杠杆的威武,或助力或搅局。金融工具优劣无他,全凭运用者一片初心……
一年一度亚洲金融年会,伴随着一年的酸甜苦辣、硕果累累再度走近。
值此2016年尾声,让我们重新细思、剖析、反省、探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原力,为迎接“春天”做好准备:去产能、调结构必然带来产业发展新动力;金融业创新变革充斥每个毛孔,投贷联动、债转股落地;消费金融如火如荼,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普惠宛若新生;城商行、农商行上市大门重启;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接踵而至。当然,更关键的宏观经济层面,经济回暖信号逐步显现,商业银行不良企稳……
抛开过往的沉重和负累,让我们面向未来,共同探寻带领金融业完成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赵萍)
导读
11月3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以“金融新引擎:结构性改革原力”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召开。21世纪经济报道广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掌门人以及商界翘楚等精英一起就该主题展开讨论。
在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有: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工商银行副行长谭炯、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中诚信董事长毛振华。
银监会于学军:
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
把2003年和2016年10月末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发现有几点显著变化。一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十分惊人。二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无论从资产端,还是负债端来看,存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均明显下降。近几年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除了贷款之外,还有哪些项目致使其急剧膨胀呢?主要体现在银行的投资类资产中。到今年10月末,全国银行业投资类资产已经达到59.2万亿,接近60万亿,比年初增加11.8万亿,增长37.6%。
保险资管协会曹德云:
预计2016年保险投资收益达5.3%
2003年至2015年底,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超过3.11万亿元,年均收益率为5.32%,预计2016年投资收益率将达到5.3%左右,投资收益规模将超过6800亿元,这在当前的低利率周期和“资产荒”“项目荒”的不利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
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手段
在前期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新希望申请的民营银行获得银监会批筹。“我们准备把它打造成一个互联网银行,现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对这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充满信心。”不仅如此,新希望还收购了华创证券,发起设立了7家基金管理公司。
当前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一要继续做好肉蛋奶等实体产业;第二要通过金融的手段,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的组合等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第三是加大国际化的步伐。
工商银行谭炯:
改变信贷支撑经济发展旧模式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片面依靠信贷增量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旧模式。首先应该注意到信贷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再者,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构建以资本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但对信贷增量的依赖和思维惯性,使部分金融机构总体上延续了贷款规模扩张型发展路径,货币信贷的存量盘活、结构优化和使用效率提升等政策导向容易被忽视,“稳增长”往往被片面解读为“宽信贷”,从而与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出现背离。
此外,在经济增长周期变化和新旧产业交替过程中,银行信贷过度集中于某些传统行业和投资领域,将会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困境。
浦发银行谢伟:
综合化经营是转型推进器
银行业的根本使命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不能“为综合化而综合化”。未来时期银行综合化经营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借助综合化经营平台,探索建立特色化、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二是将综合化经营作为银行战略转型的助推器。建立面向银行集团整体的、集约化的客户经营管理平台和统一产品体系,相当于在银行本体与子公司之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三是运用综合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借助综合化经营,商业银行还可以对自身资产负债的风险属性与特征进行优化和转换,形成更加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缓释手段。
中诚信毛振华:
“来一次小型金融危机又何妨?”
从历史经验来看,金融危机爆发存在四大路径:金融产品流动性丧失、债务无法延续、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和货币大幅贬值。
中国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来一次小型金融危机,不会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的方向,也不会灾难性地破坏中国经济的体系。我们要有这样一个认识,不要视危机为猛虎,为了防止眼前的小危机,而去积累风险,积攒更大的危机。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