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逻辑“断链” 中小创磨底等待新故事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黄莹颖 2017-01-18 12:02: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期,“中小创”减持压力持续增加,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更是不断涌现。统计数据显示,新一年面临的解禁压力并不比2016年小。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以重要股东减持作为中小创未来行情的判断依据,并不十分可靠。从过去情况看,重要股东减持只会助跌,却并不是下跌的主要原因。大规模减持反映的是,支撑中小创结构性牛市的逻辑已受到严重怀疑。在新的逻辑成型之前,“中小创”仍会继续磨底,直到市场形成新的主线,才会有系统性的行情。

清仓式减持涌现

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正不断涌现。

光环新网第二大股东红杉资本目前共持有公司股本4.99%,红杉资本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在2017年1月6日至2017年7月5日之间,将这些股份全部减持。

“我们本来就是财务类投资,产品存续是有年限的,一般都是“1+0.5”、或“1+1”,就是一年半或者两年,到期一般都要全部清仓。”深圳一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在参与定增产品时,我们对‘中小创’牛市行情认为大致在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上半年结束,主要考虑到2014年是定增大年。”上述深圳私募机构人士坦言。从统计数据看,“中小创”个股创投类股东清仓式减持的案例主要集中发生在2016年(21家),2014-2015年发生数量仅5家左右。

“如果看好后续行情,不少机构还是通过延长产品期限的方式,不抛售或者选择抛售一部分,现在大规模出现清仓式抛售,实际上说明机构不再看好后市。”深圳一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从遭遇清仓式抛售的上市公司情况看,普遍具有估值高、业绩不佳、上市时间较短、拥有创投类股东等特性。

据华鑫证券统计,2016年共有13家创业板公司遭到持股5%以上的创投类股东清仓式减持,减持行为较往年出现加速的情况。13家标的公司在减持后的二级市场表现明显弱于大盘。2016年创业板发行新股总数为78家,其中前十大股东出现创投类投资公司身影的有61家,按照创投类股东目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未来创业板中次新股减持压力较大。

解禁压力山大

2016年“中小创”减持压力已经凸显。

西南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被减持公司家数为1335家,占当年解禁公司家数1261家的比例为105.87%,家数为股改以来第二高的年份,比例为第四高的年份,也是连续第四次出现公告减持家数超过当年解禁的公司家数的年份;被减持股数为167.55亿股,为历史第四高,占当年解禁公司解禁股数1826.97亿股的9.17%,为历史第三高;被减持市值为2723.24亿元,为历史第二高,占当年解禁公司解禁市值22972.88亿元的11.85%,为历史第三高。


事实上,2017年将面临比2016年更大的减持压力。西南证券报告显示,2017年沪深两市共有1030家公司的2028.28亿股解禁,目前估算解禁市值为28819.74亿元。若按照2016年12%左右的公告减持比例估算,2017年公告减持市值预计约为3400亿元左右。

西南证券报告指出,1030家公司中,340家沪市A股解禁市值为11982.16亿元,117家深市主板公司解禁市值为3685.34亿元,299家深市中小板公司解禁市值为8271.12亿元,274家深市创业板公司解禁市值为4881.12亿元,分别占各自板块目前流通A股市值的5.01%、6.37%、12.95%、16.04%。深市创业板、深市中小板公司的解禁压力令人堪忧。

华鑫证券报告指出,创业板增发募集资金从2012年的13.67亿到2015年的1202亿,规模连年快速扩张。而2016年则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增发募集资金规模达到1909亿,再创历史新高。逐年快速扩大的增发规模,导致后期创业板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大的解禁压力,这股潜在的解禁压力或许比新股发行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

中小创亟待逻辑重构

不过,以重要股东减持作为“中小创”未来行情的判断依据,并不十分可靠。

“从过去多年的情况看,重要股东减持可能助跌,但不是下跌的主要原因,比如遇在市场好的时候,重要股东减持反而会增大流动盘,提升个股交易量,利于股价往上做。”前述深圳私募人士指出。

目前“中小创”面临的问题在于老故事没人听,新故事还不会讲。“从2013年开始,‘中小创’有关外延式并购的故事就开始讲,这个跟经济转型,新经济结合的非常密切,市场认可度非常高,促成了2013年、2014年的结构性牛市。现在外延式并购出了不少问题,市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情绪。”上述私募机构人士指出。

国信证券郦彬指出,2013年以来创业板业绩的高速增长与外延并购息息相关,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2年年底的不到2%上升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13%以上。随着重组并购降温和收购标的业绩兑现时点临近,市场对于未来创业板能否维持业绩高速增长保持相对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小创”持续下跌,但目前并不“便宜”。从创业板指数估值来看,当前PE(TTM)仍在41倍左右,而2012年12月初的水平为30倍左右。“在新的逻辑成型之前,‘中小创’仍会继续磨底,直到市场形成新的主线,才会有系统性的行情”。上述私募机构人士指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