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市场扇动的“蝴蝶翅膀”正影响着基金行业下一步的生存状态。
随着债券和拆借市场收益率的整体回升,基金行业的产品业态正在出现“逆转”。去年的“网红”——久期较长的债基开始面临生存之“考”。而两个月前规模大幅萎缩的货币基金,却因为自身灵活的产品特性而“枯木逢春”。
或许,对基金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当下只有变化才是永远有效的应对之道。
债基的“大考”
债券基金尤其是部分定开债基如今的状况是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年初想不到的。
春节前,上海一只定开债基出现了“巨额赎回”。来自渠道的信息,这只基金的赎回规模预计可能超过90%。赎回原因非常简单,机构客户对这只产品的收益率并不满意,最终选择在该基金定期开放时大量撤资。
而这种业绩压力,未来可能在部分债基身上批量显现。根据第三方的数据统计,截至上周末,已有超过400只债基年初以来业绩表现为负数。其中,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某纯债债基的累计亏损达到3.34%。有超过10只债基今年来已亏损超过2个百分点。
一个月的运作出现2%的亏损,这样的业绩水平,对于相关债券基金的管理人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
一位深圳债券基金经理说,今年年初以来,债券基金的收益不好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12月以来,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品种整体走势偏弱。进入2017年后,这种弱势状态也没有太大改善,让部分等待年初行情的投资经理有点措手不及。
二是部分债券基金由于契约或是策略方面的原因,投资杠杆较重。这意味着其在债市整体收益率缓慢上行的阶段里,将承受较大的历史负担,遭遇相当的浮亏压力。
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点。在今年以来亏损突出的债券基金排名榜里,跟踪10年期债券指数或7至10年债券指数的指数型债券基金,普遍亏损居前。此类基金的投资久期相比其他主动型的债基来得更长,在调整市中受“伤”较“重”。
货基的“春天”
与高杠杆的债基情况相反,货币市场基金则在鸡年的新春里遇到“春天”。
春节长假过后的两个交易日,不少基金公司的网站或手机应用上都纷纷打出自家货币基金的广告。这从一个侧面宣告,鸡年伊始,行业的推介重点再次回到货币基金身上。支撑这一策略的,是货币基金短期内良好的收益表现。
来自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内,有近10只货币基金的累计收益接近或超过0.4%,大批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7%。如果这样的收益率水平维持全年,2017年将无疑是货币基金的大年。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入场申购将是可以预期的情况。
其实在春节前,类似的资金认购热潮苗头已经显现。在节前,批量的货币基金阶段性暂停了申购和转入。从当初的分析来看,长假的套利行为被认为是主因。但实际上看,长假和收益率提升的双重效应,可能是场外资金热络申购的重要理由。
上海的一位固定收益产品总监表示,从短期看,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出现苦乐不均的情况,是因为债市资金面新的状况导致的。这种现象在债市收益率探底回升的阶段表现尤其明显。但从更长周期看,所有的状况都和中国经济新周期是否真正展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后者得到确认,那么基金行业的销售结构还将发生进一步的震动。
或许对于基金业而言,现在的变化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