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闫冰竹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作者:罗克关 2017-02-16 20:18: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20年的时间里,闫冰竹带领降生之初一度走到破产边缘的北京银行成长为表内外总资产近3万亿人民币的现代商业银行,总资产、净资产均增长了150倍。这份履历,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之中无疑都堪称完美。但闫冰竹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对行业的思考和探索还在继续。

《易经》说“君子豹变”,指的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人能随着时代的演进持续革新自我,并迅速适应环境。就像豹子的斑纹那样,变得越发光彩夺目,令人刮目相看。在三十年大开大合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北京银行完整实践了这句老话。但对闫冰竹来说,变革固然是永恒的主题,只是在他的情怀深处仍然有一小块带有温度的自留地,那就是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

这份情怀绵延多年,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始终得以坚持。去年初全国两会期间,他大声疾呼,建议修改相关法规,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试水投贷联动。理由是,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中小银行,他也敏锐地注意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往“出生定终身”的监管分类框架将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建议以资产规模为主要标准来对商业银行分门别类,分类监管,并定期动态调整。

在他近期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更有对供给侧改革下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定位精彩的论述。在闫冰竹看来,供给侧改革不仅针对着银行业的服务对象,银行业本身也是这盘改革大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也面临着种种不平等竞争和社会歧视,特别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是如此,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应当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的层面进行思考。

这些思考和论述,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以为然,觉得无非是站在自身发展的立场上进行呼吁而已。但是请不要忘记,中国的改革开放迄今为止只推进了三十多年,金融业的整体改制和加速发展至今也不过短短二十年时间。

以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现状还远远不是全部的可能。市场现在无限推崇的富国、高盛等金融巨头,几十年前不也是偏安一隅的中小金融机构吗?谁能想象到,社会发展和市场进步竟能有如此巨大的动力,将它们先后送上行业顶峰呢?

怎样才能继续向前?原地踏步可不行,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和锐意思考。在闫冰竹的带领下,“求新求变”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印入了北京银行的企业文化之中。近期,闫冰竹也再次用了“创、补、实、严”四个字来勾勒供给侧改革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的创和严两个字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于“创”,闫冰竹表示要“加强中小银行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化信用审批流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不断探索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用不同产品组合、业务模式满足不同发展阶段、行业性质的企业发展需要”。

对于“严”,他则毫不避讳地提出,要“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风险管理,全面防范表内外、流动性以及案件防控等风险”。

仅此两点,已足以证明这是一位通达智者对行业整体的思索和判断。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固然复杂,但其本身并不神秘。抬头看清世界的趋势,埋头做好每一处细节,这样的机构和个人,能不成功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