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后,也承诺2015年至2017年安排2.1万亿融资总量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但经济、金融等发展 水平却各异。不过,在三地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领域的协同也在日益增强,并且效益显现。
“京津冀三地金融的协同,关键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能再是天津分行、北京分行、河北分行。就是说,要现‘1+1+1>3’的金融协调共享的效应。”2月16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文刚这样表示。
王文刚介绍,三地银监局早在签署《京津冀银行业监管合作备忘录》,迈出了沟通合作的第一步,政府金融工作部门也建立了定期磋商机制。初步实现了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动三地银行业建立了战略合作,支持三地重大项目。
数据显示,京津冀金融协同效应也开始显现。以天津银行业为例,其资产总额从2013年的3.6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8万亿元,增长33.3%。
“同盟军”共铸“同城金融圈”
王文刚表示,在促进京津冀金融协同方面,天津银监局指导银行加强行内、行间跨区域合作,行内形成“集团军”,跨行形成“同盟军”,通过银团贷款等形式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在监管政策的引领下,银行业也逐渐模糊了京津冀不同分行之间的界限。
比如,工商银行建立京津冀抵押资产池,实现京津冀地区个人客户 “一地抵押、三地贷款”。天津农商银行联合北京农商银行、河北省联社及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推出“京津冀农银通”借记卡,实现农信系统内通存通兑、ATM跨行服务免费。
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冯丹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很多项目需要做大量沟通协调工作。为此,国开行“全行一盘棋”,建立“一个开行、一个客户、一套服务”的综合经营和业务协同机制,统筹协调全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业务。
据冯丹介绍,国开行专门出台了《开发性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还成立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跨区域项目开发、内部银团组建等重大事项。
国开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后,也承诺2015年至2017年安排2.1万亿融资总量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围绕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冯丹表示,国开行创新“基金+贷款”模式。比如2015年9月天津分行会同北京分行、河北分行与京津冀城际铁路公司签署了“十三五”期间融资总量达1000亿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目前通过基金、贷款结合已融资近400亿元支持协议项下重点项目建设。
协同原则:
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行长蒋伟也表示,京津冀系协同发展的机遇“得之如宝,失之不再”。
据介绍,工行总行早在2015年年初就成立了由总行领导亲自挂帅的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领导小组,来统筹考虑三地的情况,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政策、统一管理。此外,总行还专门设置和配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总监,来进一步加强三地分行间的工作协调。
冯伟称,在共享机制方面,工行总行在三地分行间建立了“信息共享”、“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围绕交通、产业转移、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建立了重大的项目储备库,实施重大项目名单管理。
2016年11月,工行在滨海新区创新设立了工盈(天津)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未来,天津工行将以“工盈投资”为基金管理平台,与有关机构合作,共同设立风险资产创新处置基金、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等。
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也包括各地优势的互补。
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为此中国银行、天津银行等将在津设立投资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也积极在津拓展投贷联动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天津地区五家试点总、分行已办理投贷联动业务14户、余额2亿元。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