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这周又火了一把,网易市值达到400亿美元。京东又被传播了一把,一则大股东是腾讯的旧闻不知怎么在朋友圈又转了一次。网易股价上涨,丁磊受益最大,京东股价上涨,腾讯收获最多。
很多人对市值400亿美元没什么概念,如果对照市值50亿美元的新浪以及15亿美元的搜狐,就会知道这个差距有多大。
丁磊持有网易的股权比例超过40%,很多人对这个比例也没什么概念,作为对比,马云持有阿里股份为7.41%左右,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东,马化腾持有腾讯8.8%股权,软银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南非传媒巨头Naspers则是腾讯的大股东。李彦宏持有百度股权比例约15.7%,美国德丰杰持股25.8%。
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稀释股权,乃是常见现象,大部分出让给海外投资者,这些企业创立于世纪交替之际,当时中国人对互联网了解不多,这个行业生存就要烧钱,这和今天没什么不同,烧钱也不是新出现的情况,但那时候中国人看不懂,海外股权投资者看得清楚,敢投资,最后也拿了大收益。
即使到今天,想立足还是要快速融资,烧钱扩大影响扩大规模,否则就无法生存,互联网企业创始人也要不停出让股权。有时候即使创始人有钱,也会选择对外融资,以共同承担风险。不同的是,现在中国人已比较清楚了这个投资模式,所以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大多数是中国资本在投,比如滴滴,比如美团。但兜兜转转,经过多次合并,创始人股东还是稀释得非常厉害,比如滴滴,大股东已是优步。
京东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引入私募之后成功逆袭国美和苏宁,在国内已占有一席之地,刘强东股权已被稀释不到2成,腾讯早就成为大股东。京东又引入世界巨头沃尔玛,并入一号店业务,沃尔玛最近还在不断增持京东,占京东A类普通股的12.1%。
人们总结互联网创业企业包括科技类企业的成功原因,总有一条是创始人敢于进行股权激励,敢于利益共享。这些年的枭雄式企业往往都是这样,不停进行承诺,敢于共同富裕,比如贾跃亭的乐视。也有一些企业,善于资本运作,比如搜狐,搜狐做得很热闹,比如搜狐游戏、搜狐视频,不断分拆旗下业务上市。被认为很有前途的搜狗,腾讯持有搜狗45%股权,是大股东。做得这么热闹,市值最有发言权。
和这些创始人相比,丁磊就是个奇迹,因为他几乎没有怎么稀释股权。1993年,丁磊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正式毕业,一开始他回到宁波老家电信局工作,后辞职到广州加入Sybase,一年后选择离开,后来又选择一个工作,又离开。不停换工作,就像一个没找准方向又不安分的年轻人。但从1997年5月创办网易公司,到2000年6月,网易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他只用了三年时间。
网易做邮箱,然后出售邮箱系统,163.net就是他出售的一个很有名的产品。他有些执拗地打上自己的标记,他的见解是,汽车就应该打上一个生产者的LOGO,商标属于汽车公司所有。一直到现在,网易邮箱依然有足够说服力,很多人第一个邮箱不是网易,但是现在用的是网易邮箱。其他门户网站也有邮箱,但往往会忘记怎么登录。从邮箱切入到门户,然后又从门户到网游,丁磊不是行业先行者,没有引导行业,也不试图引导,但他踏出来的步子稳。
当年没人知道门户网站的盈利方式,最后纷纷转向游戏,但也有的IT公司觉得门户是不务正业。门外客丁磊游戏业务做得不错,能抢到魔兽的代理权。
比如这些年的网易云音乐,不知通过什么方式慢慢渗透,转给对方一个QQ音乐,对方说是用网易云在听,按道理说,做音乐最有优势的应该是百度和腾讯,两者有搜索和社交入口。和印象笔记很像的有道云笔记,也做得很有声色。网易做海外代购电商平台,也被认为会成为颠覆性产品。这就是典型的丁磊性格,他不张扬,不像其他创始人那样频繁在媒体露面,但他善于打磨产品,靠产品说话。所以在很多领域虽然进入晚,但能站住脚跟。这种扩张方式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延的。所以没有并购,不需要再融资,就不需要让渡股权,所以一开始创办网易,他就有50%股权,这么多年也只减少了10%。这个公司和他的人一样不热闹,但实用,带着点打磨出比如网易公开课这样产品的小得意。
刘强东的故事众所周知,他代表了和丁磊不同的另一种方向,为了达到目的,怎样最快怎么来,比如他并购来的拍拍和一号店,明显是会被闲置的资产,但他需要结盟和支撑。比如滴滴,它的成长就是并购和创始人股权稀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