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开业,为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掀开新的篇章。2017年2月26日,票据交易所系统完成试运行,昨日起分批安排市场参与者推广上线。
记者采访了解到,票据交易所实现了防范风险等原定目标,票据中介在其中参与票据倒卖的机会已经消失。从票交所(一期)上线机构来看,系统试运行良好,但交易量尚未明显增长。大行接入系统情况良好,小行等因需要保证增信或付款确认等环节,票据转贴现的速度有所降低。
从票据交易所发展来看,票据交易所系统(一期)实现纸票电子化,票据交易所系统(二期)将实现与ECDS平行的电票功能。记者独家获悉,目前票据交易所正在探讨调研第三期方案。专家建议,未来票据交易所应充分发挥其汇集票据信用大数据的功能,票据交易所将为实体经济起到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
在综合考虑票据业务流动性、系统上线风险以及各参与机构准备情况的基础上,票交所系统(一期)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分批上线策略。其中,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2月26日为系统试运行阶段。
参与试运行的43家试点机构覆盖了不同规模的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记者了解到,目前机构接入票交所顺利,不过交易量并不大。大行接入系统后适应良好,小行等因需要保证增信或付款确认等环节,票据转贴现的速度降低。而券商等机构参与票据交易所交易,还在等证监会相关批准许可。
记者采访发现,小行票据交易的便捷性有所下降。为解决小行交易的难点,票交所设计了两个解决方案。方案一是小行找一个大行对票据进行增信保管。第二个方案是,小行可以把纸票寄给承兑银行做付款确认。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票据交易所正在调研三期方案。票据交易所作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所,从无到有,一步步探索,在半年内实现开业试运行。“票交所取得的进展是值得庆贺的。在三期方案的设计上,可以从宏观角度来规划,为未来3年至5年的交易去开展设计。”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按照接入方式和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票交所系统建设分为两期,票交所系统(一期)实现纸质商业汇票交易功能,会员以客户端模式接入;票交所(二期)实现纸质商业汇票和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功能,具备技术实力的会员可以系统直连模式接入。
“2016年银行承兑总额有所下降,但是随着票交所的发展,票据信用环境的完善,未来电子商票的承兑量将会有所上升。”票据专家赵慈拉对记者表示。
在赵慈拉看来,商业汇票具有远期信用,又具有支付功能。对此,票据交易所具备票据信用大数据的优势,可以为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央企、国企提供电子商票的交易场所。“票据交易所可以打造整个社会票据的信用生态环境,将来谁的信用到底好不好,在票交所里都一目了然。”
“未来融资工具将票据化。现在企业短期融资工具中,票据占比约为26%-28%,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的支付功能得到体现,两年后将会突破50%以上。除了银行机构以外,非银行机构也可以进入市场。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央企、国企可以作为电子商票的出票人,运用其高评级信用为其上下游企业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融资。可以预见,未来的趋势是融资工具票据化,票据工具电子化,票据市场多元化,票据资产证券化,以此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赵慈拉表示。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认为,未来票交所将建设成为全国票据市场的交易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登记托管中心以及创新研发中心,并发展成为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