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预计,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在2017年将突破2万亿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10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下,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细分领域不断迸发,消费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健康、教育等领域潜力巨大。
专家表示,为促进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壮大,个人征信机制等亟待完善和发展。
消费升级带来需求
机构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年增长28%。从中美对比来看,美国的消费金融占GDP的19.7%,而中国这一比例是6%。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细分领域不断壮大,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也将不断增加。
小雨点网贷CEO林坚诺认为,未来三个消费分支领域将是消费金融市场的重点,首先是消费升级带来的金融服务需求,例如3C、家装;其次是健康产业的消费金融服务;最后是教育产业的消费金融服务。“我们相信健康和教育,都是值得投入几十年的产业,也希望小雨点网贷可以促进这两个行业的发展。”
林坚诺称,“最近两年消费金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和使用消费金融服务,尤其是85后、90后消费人群正在崛起。对于他们来说,消费金融服务不仅可以建立个人信用记录,还可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目前在小雨点网贷的申请者中,85后占66%,90后占32%,并且在平稳增加。
个人征信机制亟待跟进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征信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林坚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还有大量未被现有征信机制覆盖的人群,也需要消费金融服务,这是征信建设的难点。另外,大量民间数据未获准接入征信体系。“我们希望未来的征信系统是一站式,能够获得数据完备的、快捷的征信服务。”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指出,“目前央行征信中心仅覆盖了有传统金融机构信贷记录的约4亿人群。受限于覆盖面,一方面难以支持对风险的全面防范;另一方面,社会上多数人缺乏传统金融机构信贷记录,无法准确判断其个体风险。”
贾康建议,现阶段应该明确监管重心,避免对市场过度干预。具体来看,要明确央行征信中心的非营利性“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定位。央行征信中心应向各市场化征信机构开放数据接入服务,可按照公共服务使用者付费原则,由央行和价格管理部门确定数据接入服务的收费。
分析人士建议,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适度监管,避免过度干预,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牌照发放制度,推动征信业务全面启动,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目前,对个人征信业务的争议导致征信牌照迟迟难以下发,既不利于试点征信机构业务开展,同时也让一些不规范商业数据公司乘机肆无忌惮地收集并输出各类个人信息,不仅侵害用户权益,也对征信业健康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