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
“在卧室里,当清晨的阳光从窗口穿过,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准备好早餐;在工厂里,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工作,并将生产数据传输到云端;在医院,借助医疗机器人,复杂的内科手术得以实施,术后保健方案随后出具。这样的情景不限于家中、工厂和医院,将在各行各业出现。”这是北京一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公司达闼科技CEO黄晓庆展示的一副人类与机器人共生的画面。
云端承载大脑
关于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有两条思路,一是将大脑置于机器人本体之内,二是将大脑置于云端。“人类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假设复杂度是智能的基础,我们必须造出一个同样复杂的计算机,这部机器要比人类大脑重100万倍,耗电量也是人类大脑的100万倍,因此这个大脑不可能放到机器人肩膀上。”黄晓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黄晓庆是科幻迷,但他从未想过人类能作出聪明的机器人。直到7年前,IBM制造Watson,在一款非常烧脑的智力游戏《危险边缘》中打败了人类;2016年3月,Google开发“阿尔法狗”,打败了人类最伟大的围棋手之一,且胜负差距异常巨大,黄晓庆才有足够动力尝试云端智能机器人。
要做一个大脑置于云端的智能机器人,三样东西必不可少:强大的云、网络、机器人本体。对于黄晓庆来讲,三者都是他熟悉的领域,因此,部署云端智能机器人平台,实现“服务机器人本体+专属网络+云端大脑”三者合一,对他来说很可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创新机会。
把一个强大的大脑和一个强大的网络,连接在一个机器人本体上,就可以形成通用型人工智能。想法虽简单,但需要漫长时间研发,或许是10年,甚至更久。“我们提出‘融合智能’的概念:云端除人工智能以之外,可以结合人工辅助。如果一个人可以扶持10个机器人,意味着有90%的工作可以用人工智能解决,有些人工智能算法无法解决的任务,我们可以把真人辅助放上去。”黄晓庆称。
新型安全架构
现代人工智能平台采用的是深度学习技术,也就是说可以得到更多标识优秀数据,系统算法就可以变得更聪明,所以机器人要形成强大收集能力,数据经过良好标识,最终实现一个人可以辅助一百个机器人目标。黄晓庆说,“这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些有效的可以解决的问题,最终用人类智能协助机器人,同时产生商业价值。不过,实现这一想法的前提是,需要设计一个通用型的从云到网到端的新型的安全架构。机器人足够聪明还不够,如果不安全谁也不敢用。”
实现云网端的架构,需要强大资本和技术支持。近期,达闼科技获得包括软银集团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1亿美元A轮融资。2016年9月,黄晓庆开始着手建立独特的虚拟骨干网,用来支持安全云计算。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建立渠道和建立专网,这样客户就可以获得完全隔离于互联网安全性。
DATA是科幻电影《星际》里最伟大的机器人,它一开始就有强大的智能,后来获得丰富的情感——喜欢福尔摩斯,喜欢打扑克,可以深度理解人类思想。黄晓庆把云端智能控制终端命名为DATA,即是为了圆他这位《星际》迷的科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