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基金业爆出一个大新闻:工银瑞信旗下的工银丰淳半年定开债券基金在募集三天后正式成立。最终,该基金募集户数达到223户,成立规模达到909亿元,户均持仓规模超过4亿元,创造了国内公募基金首募规模最大的纪录。
业内纷纷推测,该基金为某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委外资金的对口产品。
围绕这个新闻,不少媒体还挖掘出了其他的数据。比如,一家媒体分析出,工银丰淳的募集纪录,超过第二名一倍以上。历史数据显示,此前公募基金新发募集规模较高的案例还有,华夏新经济、嘉实新机遇等5只“国家队”基金(首发规模为400亿元)。嘉实策略混合(首发规模419.17亿元),华夏全球股票(首发规模300.56亿元),工银7天理财债券(首发规模392.52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首发规模329.69亿元),工银泰享三年理财债券(首发规模300亿元)。
另外,还有媒体总结,目前已经成立的116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管理公募业务总规模超过909.54亿元的只有27家。也就是说,工银丰淳这只基金可以将其余89家基金公司的公募总规模抛在身后。
各种说法都显示,该基金的规模之惊人。从正面意义上说,该基金的发行意味着内地基金业的繁荣水平和潜力之大,超乎不少投资者预料。
但从另一面说,超大型基金的频繁募集也给基金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一个非常明显的历史结果是,通常业内规模较大基金的业绩都很难大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即便是,规模优势较为明显的固定收益领域,坐拥8000亿元规模的第一大货币基金,其历史累积收益率水平也大致在行业平均水平上下不远,而这已相当难得。
业内人士称,大型基金的管理有以下难点。其一是,流动性管理难度较大,寻常的申购赎回比例,再乘以天量基金规模后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交易数字(当然,此次募集的丰淳基金,由于定期封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的管理压力)。
其二是,巨大的规模导致超大型基金的交易冲击成本非常巨大。从历史上看,尤其是股票领域的超大型基金,为了规模交易产生的冲击成本,不少基金经理往往或主动或被动地走上和市场博弈的道路,而这样的投资管理难度也较大。
其三是,超大型基金的管理,对于投资经理的前瞻分析能力提出巨大考验。超大型基金的管理思维必须跑在市场和流动性的前面,否则将会陷入被动。去年末,市场资金面的紧张态势,曾经令部分规模巨大的货币基金遭遇巨额赎回,更一度引发市场关注,可为前车之鉴。
总体来说,超大型基金的出现不是坏事,但管理难度也着实不小,它们的未来还需要静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