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善意“敲门人”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金忠 2017-03-08 10:24: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二级市场举牌,无论是产业资本举牌还是险资“敲门”,都成为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记者曾经接触过不同的举牌资金方和被举牌的上市公司,双方在举牌一事上的观点分歧不小。不少举牌资金在形容自己时,大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使命感,还有一些举牌者则是觉得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玩得太过,举牌“敲门”可以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场“棋局”,有时候甚至可以间接起到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作用。“我们有钱,也是合法合规地参与二级市场,看到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举牌介入上市公司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投资价值可以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冲着上市公司稳健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有时则纯粹是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多样玩法,比如并购重组,乃至市值管理。”有投资机构负责人曾坦言。

而对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在二级市场举牌,有时真的是让人不胜其烦,也打乱了上市公司的相关发展规划。“比如,本来公司有着不错的发展规划,但是二级市场股价暂时比较低迷,这时候有举牌资金进来横插一脚,要求进入公司管理层、要求公司更改发展规划等等,你说这时候上市公司原来的股东会怎么想?而一旦新老股东之间神仙打架,上市公司又何以自处?”有上市公司董秘抛出自己的重重疑问。

这样的纷扰和争辩,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市场上。然而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后,可以发现,上述各方之间的分歧,并不是对可以举牌与否之争,而是怎么举牌、举牌后如何相处之辩。事实上,哪怕是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暴力举牌之际,市场上多数理性的声音,仍是关注保险举牌资金的来源,以及对于收益要求下保险资金举牌后如何与身处产业的上市公司相处。尽管在保险资金举牌来势汹汹,甚至时有违规且监管部门近期频频发声、相关处罚纷至沓来的情况下,市场仍普遍预期险资在二级市场的权益投资将继续审慎积极,不排除未来险资继续密集举牌相关上市公司的情况发生。

让不让举牌,各方分歧较小,而怎样举牌、举牌后当如何才是市场更关注的。细细想来,这其中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市场底线来讲,只要合法合规,尤其是举牌资金来源合规、举牌过程合规,带着什么目的来举牌上市公司,应该不是市场参与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从维护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举牌资金寄托价值挖掘、产业协同等期许,也可以成为监管部门和市场各方对资本举牌的价值判断。

当前,价值挖掘型、产业协同型的举牌动作,或更符合当前的市场实际,也更符合监管要求。在A股市场经历较长时间下跌之后,市场跌出来的机会,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显现,如果以财务投资为诉求,那么举牌资金大可去找寻这类市场机会,在中国经济换挡升级、资本市场腾笼换鸟之际,不少产业资本正在寻求A股上市资源,在此背景下,举牌资金带着产业协同的目的而来,岂不一举多得。

因此,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监管者,对于价值挖掘和产业协同的举牌行为,大可为之点赞。而价值挖掘、产业协同的举牌资金更应该是举牌江湖合法合规的参与者,带着相应的合法合规目的而来,更应该有底气通过信息披露等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更应有底气在二级市场上运筹、谋划,与举牌公司共同成长,分享其成长收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