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创新基因 逐梦中国“智”造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晓琪 2017-03-09 07:45: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中国制造2025”已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起。代表委员们认为,中国制造亟待厚植创新基因,迈步中国“智”造,而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亟待突围

“中国制造20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15年,2016年该计划进入了“启动实施”阶段,今年除了“深入实施”的表述外,还强调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

在全国人大代表、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看来,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量高质不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表面上看是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在多位企业家和学者看来,“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正是为了化解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然而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深市上市公司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还遭遇两个外来挑战:一是投入过大的中低端产品受到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提升而输出受阻,导致产能过剩;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导致中高端制造业突破难度加大。海外市场的两面夹击令正在探索转型的中国制造业面临较大困难。创新将是中国企业突围的重点。

“解决这些困难的出路就在于制造业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智能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由过去的传统制造模式向新的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认为。

李兆廷建议,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改革。比如,重点加大对“绿色制造”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软实力”,倡导“工匠精神”和“制造文明”。

发展人工智能

中国制造要迈步中国“智”造,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是中国绝不能错失的战略机遇,以完成中国制造业“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从齿轮驱动到智能驱动”的升级,人工智能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之一。

李彦宏这次带来的提案均与人工智能有关,包括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儿童走失问题、改进交通信号灯等。


“尤其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转型升级,最需要依靠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谁率先在应用上实现突破,谁就有可能在智能时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李彦宏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指出,我国应高度重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力开发自主人工智能芯片并形成标准,让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信息时代创新驱动的引擎,进而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加速度。他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自主芯片决胜人工智能时代”的建议。他解释道,未来10年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芯片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源头,现有芯片还存在多个数量级差距。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豪强争霸的关键。若想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战略制高点,需要国家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承载人工智能运行的自主芯片技术,改变高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发展先机。

九牧厨卫董事长林孝发指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C2F,即互联互通。C2F将带来更精准的用户需求、更快速的反应,是整个制造业创新智能制造的开始。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可以把握设计周期、服务品质及实现对客户的承诺,而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和品质效益也只有智能制造才能实现。

厚植创新基因

“中国制造走到今天,要成为一个强国,而非一个简单的大国,一定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指出,“供给侧改革,不是买别人的技术,而是我们能够创造,从根子上实现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指出,中国智能制造急需自主核心技术。一方面,收购国外公司股权获得核心技术时,被收购方往往将价格抬得很高;另一方面,外企往往不能接受国内的收购方作为战略投资者,收购之后无法深入介入企业经营、核心技术。“问题就来了,要是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话,人家不接受,这个企业所有的核心人员都会退出,这个企业就是一个空壳;要是你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来投资,股价抬得那么高,还有做财务投资盈利的空间吗?”刘姝威表示。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企业,不能‘等、靠、要’,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振兴实体经济贡献力量。”李兆廷说。不少专家的观点与此类似,他们认为,很多高端行业技术是买不来的,即使通过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并购后的整合还需要一个过程,能否水土适应,能否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还有不确定性。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晓刚看来,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自主创新,最后还是要看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通过引进技术可以加快掌握核心技术的步伐,自主创新的前提是在引进的同时,投入力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创新,因为引进来的往往并非核心技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