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如果你身处机构行业,一定对PB业务(主经纪商业务)不会陌生。进入2017年,券商耕耘PB业务的步伐越迈越大。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为了抢占机构客户资源,对PB业务的建设,正成为越来越多券商的一项战略业务。
从原本的前瞻性业务,到如今券商的业务蓝海,PB业务可谓魅力十足。机构客户青睐它,他们需要一站式的服务,需要技术平台和资金,而这些,PB系统皆能做到;券商器重它,PB能为他们带来十分可观收入,各家券商都为其倾尽心力。
券商PB业务发展,需要金融软件商提供技术支持。券商在PB领域的激烈角逐,为PB系统供应商,也就是“卖铲人”带来了想象空间。
券商重视前所未有
PB业务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最早的概念是做清算。目前,业界对PB的定义是指向私募、机构、高净值客户等高端客户提供集托管清算、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拆借、资金募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方晓明,恒生电子资管事业部总经理,其所在的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站在金融机构身后的技术龙头,为金融机构PB业务提供全套的技术支持。“我们从2013年开始讲PB,当时大家还不知道PB什么意思,现在,PB已经成了各主经纪商的业务战略要点。特别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PB变成一项基础业务,几乎所有券商都开始了系统建设。”方晓明称。
为何最近两年才讲PB业务呢?这得益于我国私募市场的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1月底,私募基金规模已达10.98万亿元,超过公募2.62万亿元。而在2015年1月,私募基金规模为2.63万亿元,彼时公募为4.54万亿元。大量私募的崛起,需要托管和外包服务。
与此同时,券商PB业务还得得到了政策外力的刺激。一是规范场外配资,监管层要求第三方外部投资系统禁止对接券商交易柜台;二、私募登记新规出台,大量私募涌向券商寻求“保壳”。私募新规的发布,刺激了私募服务市场。
私募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得券商对PB业务重视程度不断提高,PB业务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据第三机构初步估计,截至2016年年底,券商在PB业务上的托管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券商自建的PB投资系统中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5万亿,而这个数字在一年前只有目前的1/5左右。可以说,PB业务已从原来少数大券商的前瞻性业务,到目前已经逐渐发展成各家经纪商的标准性业务。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张凯慧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银河证券的PB业务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自从2015年公司把PB业务定位为重点战略业务以来,从公司领导到各个部门都很重视。去年我们在部门内建立了专门的PB业务团队来做这块事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在恒生PB系统上已经服务着数百个机构客户,数百只产品同时在线交易,PB系统运行的资产也达到了数百亿规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从2016年开始,中信建投的PB业务发展一直比较好,目前PB业务的产品规模已达到400~500只,差不多每个月都有10个产品进来。现在,PB业务也是我们公司最重视的一块业务。”中信建投证券PB负责人姜海宁对证券时报记者称。
发展势头迅猛的私募机构,使得PB业务已成券商乐于耕耘的蓝海。对于券商PB业务的前景,兴业证券资产托管部总经理董智兴充满信心。他对记者称,“随着本轮资管市场的发展及其券商投行战略的落实,PB业务将在现有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投融资领域,一级市场、产业并购和资产证券化等内容的延伸,赋予了PB业务新的发展空间。”
纷纷打造揽客利器
虽说券商主经纪商业务一直是机构内部业务框架的组成部分,但此前由于业务收入较少,难以获得券商重视。不过,随着近年来我国私募规模的迅速扩大,券商看到了这块市场的潜力,纷纷发力私募PB业务的市场。
将高净值客户转化为PB业务,是券商发力PB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模式包括,转化为私募基金经理、聘用为投资顾问、产品定制服务。刚刚完成搬迁的兴业证券上海总部,在办公地设立了“私募中心”,从而实现私募机构“拎包入住”。
董智兴对记者称,2016年,兴业证券进一步整合了内部机构业务,搭建机构服务“大平台”。下一步,将立足公司在机构销售服务的传统优势,以提升客服效率与体验感为目标,全力推进PB业务。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实服务内容,落实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二是加大IT投入,进一步完善管理人服务平台、投资人服务平台、产品生命周期平台,实现电子化交互,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全力打造私募中心,与“成长级”私募共发展。
据了解,较规模庞大的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实力有限,需要控制成本,同时也不愿耗费过多精力放在投研以外的事情上。以行政服务为例,后台服务需要估值系统、CRM系统、清算系统、TA系统等,这些系统有的费用超过百万,私募若采取自建中后台管理体系的方式,负担较重,将该项服务外包是私募行业的普遍做法。因此,为了让私募成为自己的客户,拥有相应资格认定的券商,纷纷搭建机构服务平台,力求为私募提供除投研以外的“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随着券商投行战略的落实,托管、外包只是PB业务链条中基础的业务内容,投资服务越来越受关注。根据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交易算法、UFT(内存交易)、直连报盘等技术之间的比拼,已经成为各大券商招揽私募机构的利器。以中信建投为例,该公司的算法交易,在业界有一定的口碑,也是该公司招揽私募机构的一大卖点。
中信建投姜海宁对记者称,算法交易是公司给机构客户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从上线两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机构的需求也很强烈。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公司的算法交易,解决了客户的多方面需求。比方说,全自动的交易执行,基本上可以让客户不需要关注交易细节,也避免了人工下单时造成的低价误差,同时,更为私募机构腾出时间将精力聚焦投研本身。
券商在PB业务的竞争,难免会带来同质化问题。因此,推出具有个性化的PB系统,进一步满足私募客户的差异化策略需求,成为银河证券揽客的招数。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张凯慧称:“今后几年,银河证券会加快量化PB系统和个性化PB系统的引进上线,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展PB服务的内容,将PB业务由目前相对与行业大券商同质化的服务向风控外包、个性化PB、基金设立咨询、备案咨询、资本引介、私募孵化、数据分析等全方位服务扩展延伸。”
国信证券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叶萍对记者称:“在PB业务上,现在各家券商都在努力尝试。从自己及同行成长历程可以看出,现在各家提供的投研服务、融资融券、绩效评估、风险控制、个性化交易,都非常重视,也给予了很多的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虽说现在没有做得特别好的,但总算是有起步了。我们相信,在未来3-5年,PB业务应该能见到成效。”
系统供应商有“钱”途
金融软件开发商,是站在券商身后的技术供应商,为券商PB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犹如“伐木工”、“卖铲人”。在券商火拼PB业务的时候,金融软件开发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了解,PB业务客户有两大核心的需求,一是资金需求,二是交易需求。资金需求是指更强的产品销售能力和更低的资金成本。而交易方面的需求,指的是更专业、更个性化的交易通道。
“在PB业务的建设上,国信证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走,这就迫使我们在系统建设上不断升级和完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PB系统设计者,对证券市场有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PB系统建设方面,国信证券经常与系统合作方沟通需求,开发一些有前瞻性的功能模块。”国信证券叶萍称。
以百亿级规模的机构为例,他们非常看重券商在IT支持服务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对行情、交易、报盘等细节。在这种背景下,券商提供更高速、更个性化的交易系统和PB系统变成一项很重要的竞争手段,这也倒逼券商加强PB系统建设、加强运维成本投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
“券商愿意花重金建设PB系统,首先是出于战略考虑,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相对于机构客户给券商带来的综合收入,券商建设PB系统花费并不大。因此,为了PB业务发展,券商往往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终端功能。”一家东部券商对记者称。
目前,可以为券商提供PB业务系统的金融软件企业,包括恒生电子、金证股份和同花顺等,其中恒生电子的竞争力最为突出。采访过程中,多家券商向记者提及了恒生电子开发的恒投系统。据了解,恒投系统是恒生电子打造的一套直连交易所的“机构柜台”方案,可以对接不同的终端,来平衡统一管理和满足不同私募客户的个性化功能要求。
进入3月,基金业协会又出台了《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份站在合规的视角,去保证私募业务健康开展的文件。也就是说,今后对私募市场的监管会更加有序有条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是预示着对私募的风控管理条件的加强。同样的,在主经纪商业务里,对一家服务于多家私募客户的券商来说,能够为之提供一套具有全面完整风控体系的PB系统,才是把机构经纪业务做大做强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