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张建恒: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亟待政策配套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作为国企改革中身份颇为特殊的一支,千呼万唤的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正处“将至未至”之际。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建恒接受了上证报记者专访,详解军工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关节,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的改革进度和规划。

张建恒表示:“目前,各个军工集团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确认了。但是由于税收、人员处置等配套政策还没落地,所以目前各单位尚未开始操作。”他预计,“配套政策完备之后,军工事业单位大概可在两年左右完成改革。”

在国资委推动设立的“国协、国同、国创、国新”4支产业基金中,航天科技集团负责牵头设立“创新引导基金”。张建恒首次揭秘了该基金的筹备进度、投资方向、预计回报率等情况。据悉,该基金将于今年二季度正式成立,设计规模达1000亿元。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需配套政策落地

“800万元以上的决策就要报国家相关部委,现在随便买一台设备的价钱可能都不止800万元了。”这是造火箭、卫星、飞船的央企单位面临的现状。张建恒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作为事业单位,财产不是企业法人财产,我们对它没有处置权。这样的企业效率怎么能高?”这是军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必要之处。

军工科研院所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也是本轮军工改革的核心任务。据了解,航天科技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大研究所、小公司”的特征明显。“目前,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央批复设立的事业单位还有近100家,其中包括科研院所70多个。在集团旗下六七百家单位中,按数量算只有六分之一,但是其所占的资产体量、人员比例都极大。集团主要的二级单位(八个院)全是事业单位,三级公司也有大部分是事业单位。”张建恒告诉记者,事业单位改革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

公开资料显示,航天科技集团目前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13家专业公司。其中,8大研究院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以及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

去年,国防科工局确定了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有两家当选,主要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的下属单位。其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中国卫星。

张建恒告诉记者:“目前,各个军工企业的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确认了。简单地说,就是各个单位、各个集团把自己怎么改都想明白了,同时上报给国防科工局了。但是在改革‘动真格’之前,还需要配套政策落地,包括离退休人员安置,税收政策等方面。”

具体问题有什么?张建恒举了个例子,比如某事业单位编制有5000人,实际人员却有6000人,若按现在的规定改革,只能解决5000人的问题,那剩下的1000人怎么办?“政策必须明确另一部分人怎么办,必须给出路。”张建恒表示。

下转2版·两会特别报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