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6%,延续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回暖趋势。在消费品类方面,黄金珠宝和化妆品等表现颇为亮眼。同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41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1.1%。
汽车消费滑坡明显
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79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不含餐饮消费)23186亿元,同比增长6.8%;全国网上零售额为8580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419亿元,增长25.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1%、15.8%和30.7%。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从限额以上商品消费结构看,销售占比超过20%的汽车品类滑坡明显,销售额同比下降1%,增速环比下降15.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汽车销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减少,刺激了2016年年底购车需求。同时,2017年春节较早,节前旺销期较短。剔除汽车销售影响,限额以上商品增速仍持续改善,增速环比提升1.47个百分点,同比提升3.18个百分点。
黄金珠宝和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品的表现颇为亮眼。其中,黄金珠宝2017年1-2月同比增长8.2%,增速环比提升3.4个百分点,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化妆品同比增长10.6%,连续保持10%以上增长。
在渠道方面,1-2月,5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7%,增速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长江证券认为,在消费整体回暖趋势下,商品品类和企业间出现结构性分化,反应较快且具备较强商业运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将在此轮消费升级中享受更多客流的集聚。
实体零售价值提升
海通证券调研显示,百货作为可选消费品为主的渠道,2017年前两个月的收入有2%-8%等不同程度的增长,显著好于2016年一季度;超市同店增长约在2%-3%,便利店、社区生鲜超市同店增长保持10%左右,高于大卖场。
中国商业地产大数据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购物中心累积客流量突破36.8亿人次,销售额突破1467.3亿元。相比线上,线下的客流具有更高的消费黏性。中国商业地产大联盟秘书长周长青指出,实体商业的线下流量价值已经被互联网企业认知,不仅消费黏性高,商业场景也更丰富,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今年以来,众多一线商业地产开发商加速告别传统粗放的流量运营模式。
另一方面,线上零售的增速正在放缓。随着消费者和商家趋于理性,品质和服务成为影响购物决策新因素。京东金融发布的《2017年1月线上消费高增速逐步回落》显示,2017年1月消费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1.1%,相较于去年12月同比41%的增速下滑明显。目前线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5%,线上消费增速放缓或成常态。
从京东金融大数据消费指数涵盖的12个行业来看,食品饮料近三个月销售额反弹迅猛,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此外,个人护理及化妆、酒类、家用电器、办公设备高于线上平均水平;电脑增速持平。而运动户外、家居家装、手机数码、母婴保健、服装鞋包低于平均水平,珠宝首饰出现负增长。国泰君安指出,线上线下产品、价格、服务差异将逐渐缩小,未来将是线上、线下、物流相融合的新零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