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第六届全球游戏大会(GMGC)获悉,国内游戏公司正加速利用大数据把握游戏研运脉搏,同时,人工智能如触觉反馈等沉浸式体验的科技手段也在加速产业升级。在游戏IP开发方面,业内人士建议长线运营游戏IP、拓宽产品品类,并建立更全面的研发体系。
利用云进行研发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实际销售收入达1655.7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有所放缓。其中,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为819.2亿元,同比上涨59.2%;端游市场收入为582.5亿元,同比下降4.8%。
从研发角度,多家公司布局基于用户数据的游戏研发、运营体系。研发方面,腾讯互娱产品经理陈子豪表示,从手游产业来看,其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进入盘活存量、增加用户付费的阶段。“虽然现在终端有11.3亿个,但增长率下降2.1%,这对手游厂商而言是个坏消息。中国的手游厂商已经下降到3.3万家,而且去年增长率只有0.8%。”
陈子豪认为,腾讯游戏数据服务产品体系的模式正在成型。“以前从0到1都是游戏厂商自己研发,现在是云游戏服务厂商+CP合作构建游戏内容。”
运营方面,以手游产品为代表的游戏公司已经开始用云计算进行游戏产品的运营和维护。阿里云游戏事业部副总经理郑园介绍:“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复杂的流量合作等已经让运维工作负重不堪。当下特定级别的产品必须借助云的力量才能满足快速部署的需求。”
多维度开发
业内人士认为,游戏公司应该多维度开发游戏数据、游戏产品、游戏IP等。
据介绍,腾讯对存储游戏数据的挖掘主要分为四类:用户的账号体系,比如对于用户通过微信登录游戏、QQ登录游戏等进行区分;用户的标签体系,如白领、大学生、兴趣、购买力等,以此判断其能否成为游戏产品的长期付费用户;道具属性,系统可依据玩家对于道具的偏好在商城优先推荐;玩家属性,根据玩家喜欢的游戏类型是休闲游戏或者重度游戏等进行推荐。
在大数据之外,语音识别及类似触觉反馈的沉浸式体验等技术也在加速与游戏产业的融合。科大讯飞消费者BG总裁胡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在尝试语音系统与游戏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恺英网络国际业务总经理黄萍表示,优质的游戏IP越来越少,即使有好的IP,被授权方能够获得权益也越来越少。为此,游戏公司应当长线运营游戏IP,尽量拓宽游戏产品品类,建立更加全面的研发体系。被授权方在借助IP影响力的同时,应该利用精品作品反哺IP,从而为IP带来新价值。公司2017年将继续以精品IP为主导,结合端游IP、动漫IP,进行ARPG、FPS、飞行射击、横板动作等多个品类游戏类型的精品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