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迅速推广的PPP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信托公司和机构资金的关注。
信托业内人士称,PPP是传统投融资方式的转型方向,目前市场空间巨大,看好这一领域的机构正日渐增多。当前,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等各路资本,均对PPP资产青睐有加,未来随着PPP退出机制的渐趋完善,PPP或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期的集合信托市场上,有一个现象引人关注。此前火爆多年的基础产业信托,目前正从市场隐退。来自用益信托的统计显示,2017年2月的集合信托市场上,基础产业信托的成立规模大幅下滑85.01%。对此,用益信托的研报分析指出,基础产业信托的成立规模大幅萎缩,主要是有部分政信项目已经转向PPP模式,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
而PPP领域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全国PPP入库项目已达1.16万个,入库项目金额达13.75万亿元。
面对这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当前市场上的各路资金,均已开始布局。作为相对敏感的资金,在早期已介入其中的信托,其运作模式已经历了多重版本的迭代升级。据了解,较早介入PPP的中信信托,其PPP业务模式经历了债权融资、“股+债+联合体”、PPP母基金管理人这几类模式的变迁。
对此,中信信托信托业务部副总经理刘美燕表示,最初金融资本在参与PPP项目时,只是提供资金的单一角色;但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演变,基于信托功能优势,信托公司不仅显示出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还参与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管理。信托的综合服务能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更具不可替代性,此类项目的合作模式,在金融行业中也更具推广意义。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资管市场“资产荒”依旧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以及家族信托等各路资本,对于PPP资产的投资热情正逐渐升温。
信托业内人士透露,基于长期投资的特征,保险资金与PPP项目的匹配度颇高。当前,已有部分保险机构成为信托PPP项目的重要机构投资人。而且从趋势上来说,保险资金对于PPP的投资呈现出增多趋势。
刘美燕则透露,当前主流险资管理人更倾向于投资大型项目,如百亿量级的PPP项目,具体集中于轨道交通或特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不太能接受偏开发类项目。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胜春则指出,金融机构对于PPP项目的看法变化较大,2015年的时候,几乎没有机构愿意看PPP项目,但2016年下半年开始,机构的态度开始转变,机构对于PPP的认识正逐步清晰。
有信托业内人士称,当前部分银行理财资金对于PPP项目的投资久期已经逐渐放宽至8—10年的期限,原来这些资金至多愿意做5年的投资,现在机构也逐渐开始做长期投资。
至于此前市场诟病的PPP项目准入门槛高、信息不对称、资产流动性差、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会在未来逐渐解决。据悉,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与天金所和中信信托等共同打造的全国性PPP资产交易平台正式设立,将会为PPP项目中资本的进入、退出、相关资产的流转交易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