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开始活跃,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发行可转债方案,此前获批的可转债项目也加速落地。在政策支持下,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上市公司可转债市场将保持活跃状态。目前,不少机构正在积极布局可转债市场。机构人士认为,当期可转债迎来供给端冲击,也在经历价值重估的过程,在可转债市场上,机构将是攻防兼备,伺机抓取机会。
转债市场沐春风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的变化吹皱可转债市场一池春水。日前,光大银行、骆驼股份发行可转债获批并快速落地发行,让市场感叹政策放行之下,可转债市场出现供给端变化。而近期又有东方财富、江阴银行、嘉奥环保和大洋电机等公司推出发行可转债预案,此前一直困扰可转债市场的供给问题,似乎突然间烟消云散。
兴全可转债基金经理张亚辉认为,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批复速度比之前市场的预期要更快,预计2017年A股市场的可转债市场新增供给大概率事件会超出整体预期。张亚辉强调,此次加速放行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申请的批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为对再融资政策修订的一种延续,旨在引导上市公司更规范、更科学地进行再融资,这也让可转债市场迎来更为长期的利好。再融资新规会使得更多资质优秀的上市公司选择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进行再融资,从而增加目前市场上相对有限的可转债标的池,增加可转债市场流动性。
国开证券研报指出,由于证监会日前明确表示鼓励发展可转债,也就是说,可转债将不受上市公司非公开增发新规的限制。预计2017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将会出现大幅增长(2016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约800亿元)。券商等机构可积极介入相关业务,比如券商资管加大转债相关业务、承销机构加大该券种的承销规模等。
机遇之中有挑战
在可转债供给端出现变化之后,除了看到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之外,市场参与者同样感受到了供给涌来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以及引发的一系列市场价值变化。
东莞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可转债市场近一年表现弱于股票市场,两波调整后再度进入寒冬。存量规模锐减至344亿元附近的低位,标的16只,与上一波牛市行情启动前的千亿元以上规模的水平相距甚远。受制于微小的存量规模,目前市场交投清淡。不过,最近转债发行审批再度开闸,多家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准,多家公司相继公布发行预案。随着股市回稳,可转债的批准、发行和上市陆续开展,可转债市场规模将逐渐回升。
市场规模逐渐回升之后会带来何种结果?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认为,这不只是供给冲击,还有价值重估。孙彬彬认为,市场已经有半年没有发行新转债,过去的转债投资逻辑是转债的稀缺性。经过去年末的下跌,转债虽然说不上贵,但也不便宜。新转债的发行意味着投资逻辑的变化,光大转债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转债估值的基准。孙彬彬对于目前转债市场的研判是,结构性行情较难看到,转债估值如果受新券压缩,可以精选个券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