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投资经理缘何错过煤炭股行情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弘文 2017-03-23 07:28: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期煤炭股行情令人印象深刻,但据记者从业内了解,除了部分行业分级基金及指数型基金外,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由年轻一代基金经理掌舵的公募基金并未深入参与包括中国神华、安泰集团在内的煤炭股行情。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年轻一代投资经理在投研体系中的短板。

从热情似火到冷酷如冰

单只个股配置不准,可以用偶然性来解释。但在去年以来的煤炭行情中,连续多个季度,机构的配置比例都是过低的。这显然别有隐情。

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下半年接近翻倍的煤炭现货上涨过程中,以公募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并未抓住这波行情,相反是以一种近似“麻木”和“逆反”的心理状态在操作煤炭板块。

第三方对基金季报的统计显示,2016年中,全部偏股基金持有采掘业股票(主要是煤炭和石油板块),占其总投资的1.94%。至2016年三季度,下降为1.86%,至年末更是降低为1.69%。同期动力煤主力合约期货价格从5月底的375每吨飙升至11月中的681元每吨。

从数据上看,基金对待煤炭股的交易态度是,煤价越涨,基金卖得越厉害。这样的操作似乎和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煤价趋势并不相符,只能解释为有意识的低配。而同样淡出煤炭股持仓名单的还有大量QFII和保险机构。

而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4年。自2013年后,基金对采掘类个股的配置就始终徘徊在低位,最低不足2%,和高峰时期动辄8%以上的配置比例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煤炭股中的“大众情人”西山煤电。2009年年中,基金合计持有3亿股,持股市值近百亿,进入基金最青睐的前20只股票。至去年初,基金持仓已降至不足1900万股、1.5亿元市值。而这个时候恰恰是煤炭股见底回升的当口。

宏观判断影响投资决策?

那么,机构投资者究竟因何远离煤炭股呢?

业内的一个说法是担心宏观景气复苏无法持续,进而无法支撑煤炭股行情。

一个很直观的证据是,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的策略报告中,少有投资机构把经济确定性增长作为策略报告的前提判断,相反,大家更多用“经济下行有底”来形容。这在业内被认为是机构对经济增长态度谨慎的委婉表示。

另一个证据是,去年年末公布的十大券商的策略报告中,大部分券商也更多把2017年的A股波动机会定义为增量资金推动的结构性机会。这从另一个层面暗示了对经济增长的中性态度,而这可能影响了部分投资经理出手煤炭的决心。

另外,也有一些机构担心,在机构之间的博弈中趋于“被动”。一些基金经理在去年受访时表示,他们认为煤炭股前期已积累了较大涨幅,这时候出手怕成为其他机构的出货对象。

人才断档以致经验断层?

但在一些老资格的投资经理看来,上述担心可能还暴露了部分投资经理周期品投资框架不系统、周期股投资经验不足的弱点。

“周期股投资最关键的是什么?煤炭股的周期怎么看?是主要考虑机构博弈还是长期宏观形势?”一位老牌的投资总监面对上述问题反问。

“现在的年轻一代投资经理是成长股泡沫里孕育的,他们善于看新兴产业,挖牛股。但未必擅长判断宏观趋势。后者是上一代投资经理的看家本领。”另一位资深的投资经理表示。

一些基金业高管也承认,过去4年,投资人才的急速更新换代使得许多投资经验出现了断层。“老一辈”的价值派投资经理基本告别了公募。而新一代多为新兴产业的投资经理,后者是成长派。“他们对于科技和技术非常敏锐,长于解剖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但经历的周期还太短,需要时间积累。”

价值型投资在8年前盛极而衰,而今年或许又是一个风格的起始之年,在风格切换中如何传承投资经验,或许是当下资管行业要上的重要一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