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全球知名指数公司明晟(MSCI)公布了咨询文件,提出了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新纳入框架,同时提出一项有关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缩小化方案。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去年年底深港通的开通,A股被纳入MSCI指数的概率提升。
MSCI是否纳入A股的悬念,从2014年开始持续到现在。今年6月,A股将第四次闯关。
23日的新方案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买卖的大盘股,剔除了两地联合上市的公司中对应H股已是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新方案将可能被纳入指数的A股数量减少至169只。根据MSCI的估算,若A股被成功纳入,其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将分别为1.7%和0.5%。
MSCI指出,去年A股被纳入MSCI的主要障碍是“QFII每月20%资本赎回的限制”以及“内地交易所对与A股挂钩的金融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此外,投资者需要一些时间来评判有关停牌和放宽QFII投资限制的新规。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判断,今年A股被纳入MSCI的可能性较去年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新方案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对于流动性和资本流动限制的担忧。
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也认为,新方案将不受QFII月度赎回规模不得超过境内资产20%规定的限制,消除了MSCI纳入A股的一大制度障碍。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