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券商的集合理财市场并不如沐春风,不论是在新增产品规模还是产品收益率方面都表现平平,甚至不免有些许“凄凉”。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券商仅新成立59只集合理财产品,为去年同期的17.3%,不仅新成立数量骤减,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此外,新成立产品的规模为135.36亿元,同比下降82.98%。
业绩方面,今年一季度有数据可查的152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0.78%,远跑输同期大盘。分类型来看,虽然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新产品“零”发行,但平均收益率超过其他类型的产品,达2.94%;其次是FOF型产品,收益率为0.96%。
新成立产品仅59只
股票型产品“零”发行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券商新成立59只集合理财产品,同比下降82.98%,仅为去年同期的17.3%;发行份额120.54亿份,同比下降79.05%;平均发行份额2.04亿份,同比下降20.71%。
同时,一季度发行产品类型上也有所变化,去年发行火热的另类投资型产品依旧最火热,共新发行了28只产品数量居首;其次是混合型产品,共发行18只产品,发行份额62.89亿份;债券型产品与货币型产品表现平平,分别发行了10只、3只新产品。而股票型产品出现“零”发行的尴尬情况。
在产品数量上,一季度东海证券表现最为出众,共发行239只产品(分级产品分开统计,下同),拔得头筹;其次为广州证券,共发行150只产品;长江证券资管位列第三,共发行106只产品。在成立规模上,新成立产品规模均不大,排名前三的均为东吴证券旗下产品。
平均收益率不足1%
远跑输同期大盘
今年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新成立数量骤减的同时,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在产品收益率方面,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有数据可查的152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仅为0.78%。并且收益率排行榜也进行了一场“大洗牌”,多只产品均为新进。其中,仅广发依米康1号混合型产品收益率超过50%,为74.91%;其次是银河嘉汇15号次级,收益率为48.17%;长江昆仑1号次级位列第三,收益率为40.58%。同时,收益率排行榜前三位均为混合型产品。此外,有897只产品呈现上涨趋势,但也有11只产品跌幅超过20%,其中跌幅最大的为57.37%。
分产品类型来看,虽然一季度股票型产品新发行为“零”,但受到市场向好的影响,股票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94%。其次则是FOF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0.96%,排名第二。位列第三的则是混合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0.8%。而此前一直表现还不错的债券型产品最终败下阵来,平均收益率垫底,为0.36%。
与此同时,混合型产品一季度以来收益平平,各只产品表现分化较大。产品的成立时间点、投资主办的投资理念、资产配置能力、选基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或是决定业绩差距的主因。业绩分化也在几大类产品中最为严重,业绩最好的产品与业绩垫底的产品首尾相差115个百分点。
券商资管
将迎统一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底,据媒体报道,央行正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拟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就资产管理业务范围内涵盖的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进行统一监管。对于一直以来的资管统一监管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正在研究大资管统一监管标准。
对此,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表示,短期看2017年是资管整顿期。伴随监管从严,2016年下半年后各资管机构的表现已经分化,基金子公司、基金专户、银行理财、私募基金增速回落明显,信托、券商资管增速回升。长期看,资管发展空间仍大。 2012年开始,我国券商资管规模增速远高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上我国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券商资管规模扩张空间十分巨大。
开源证券分析师夏正洲也认为,监管层对证券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实施专项检查,意味着券商的资管业务正迎来规范发展阶段,“去通道”化将使资管业务逐步摆脱低水平的通道业务,转向以主动管理为特色的业务模式。主动管理业务包括FOF/MOM、权益、债券、股票质押、ABS等。无论是大券商,还是中小券商,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耕细作,均能够走出一条适合的业务发展道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