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款大型商用客机C919的首飞,虽然只是迈向全球复杂制造俱乐部征程中的关键一小步,却是志向高远的中国航空产业界将国家意志与技术积累以及全球资源配置战略等有效结合,进而向国内外市场推出可信赖高端产品进程中的关键一大步。全球民机产业真正形成“A(空客)B(波音)C(中国商飞)”格局的时间节点可能还要一段时间,但在高端制造领域历经多年技术深耕和商业模式探索的中国,将以C919为逻辑起点,全面跨入复杂制造时代。
国产大型客机C919今天将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这是继上月末国产航空母舰下水以来,在不到一个月里,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战略性突破。同时,这也是一年半前C919总装下线以来,中国商飞稳步推进大飞机项目研制并接近取得最终成功的阶段性成果。尽管从首飞到真正投入商业化运营还需克服诸多复杂瓶颈,但作为我国首款按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飞机,国人没有理由不对这款飞机抱有强烈期待。
从上世纪70年代独立自主研制大型客机,到90年代合资组装大型客机,再到眼下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我国在大型客机制造领域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世界前列。
笔者注意到,随着我国C919项目研制的不断推进,国际舆论和航空产业界人士愈发关注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雄心和面临的约束条件。一些看起来颇为“刺耳”的言论,其实正是我国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例如,有国外专家认为,C919的首飞比原计划晚了一年多,说明中国在研制进程中存在需要克服的技术和非技术性因素。更复杂的问题还有,要将全球主要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有效整合到一架飞机上,不仅对中国商飞的全球价值链管理能力是个艰巨考验,对吃透技术参数和在产品深度磨合方面的精准拿捏程度更是极大的挑战。显然,这需要反复试验和长时间的付出。
但是,作为全球极少数拥有最完整工业制造与技术研发体系的国家,我国早已跨越了过去主要依靠逆向工程来研发高端制造装备的时代,而且在过去20年里,通过在航天、高端船舶制造、核电、高铁以及相对落后的航空领域的技术深耕与产业化应用,已经迅速缩小了与美、欧及日本的差距,其中少数高精尖领域甚至接近与美国并驾齐驱。例如,高铁与核电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除了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上早已是八段高手之外,还得益于国内的产业化应用与持续的技术研发,尤其大量的技术投入。如今,尽管民机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暂时还掌握在美国人手上,但随着近几年在电子技术领域取得的诸多指标性突破,我国有望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里拉平与美、欧在航电系统领域的技术差距。而由曹建国执掌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尽管要在短期内拿出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发动机还不太现实,但无论是正在研制中的CJ-1000国产发动机,还是适用于宽体客机C929的国产发动机CJ-2000,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熟悉航空发动机研制机理和发展周期的人都深知,要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除了足够的财力投入和技术打磨之外,更需要超级耐心和不惧失败的超级毅力。而中国航发在其2017年的重点任务清单中,就明确表示将狠抓重点型号研制与“两机”专项实施,确保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谁也不能低估这家拥有9.6万名员工的技术研发与制造集团的雄心与决心。而中国商飞的领导团队与工程技术人员显然汲取了业已取得巨大成功的航天领域的相关管理模式,并逐步学习、移植美欧同行的管理经验,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提升,这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后发优势。事实上,C919项目自总装下线以来,中国商飞的研发人员就在系统集成试验、静力试验、机上试验、试飞准备等方面完成了118个试验项目,经历了包括低滑、中滑、高滑等在内的21次滑行试验。这种需要精雕细琢的技术积累,恰恰是确保大飞机项目最终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业已投入商业运营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700,自去年6月28日第一次搭载70名乘客从成都飞往上海以来,已经安全运载了超过10000名乘客。这种循序渐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样是后发国家研制干线飞机的理性选择。
当然,相较于支线飞机运营发展的约束条件,干线飞机面临的考验更为严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适航审定试飞及基于顾客选择性偏好的市场考验。眼下,C919正在接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审定,且从去年12月起作为技术评估项目还在接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型号认可审定,但欧洲航空安全局何时放飞C919执行欧洲航班,显然并不单单取决于技术因素。至于C919何时获得更具全球许可证意义的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相关许可,难度显然更大。
因此,国产大飞机要真正具备全产业链的自主技术供给与全球资源配置与运营能力,既需在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成熟化应用,还有赖于系统集成能力的根本性提升,更需设法跨越国际适航认证的壁垒,尤其美欧等主要竞争对手在该领域设置的诸多障碍。而这种突破,恐怕不仅取决于技术、管理与商业要素,更离不开国家智慧,甚至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博弈。
无论如何,我国首款大型商用客机C919的首飞,尽管只是我国迈向全球复杂制造俱乐部征程中的关键一小步,却是志向高远的中国航空产业界将国家意志与技术积累以及全球资源配置战略等有效结合,进而向国内外市场推出可信赖高端产品进程中的关键一大步。全球民机产业真正形成“A(空客)B(波音)C(中国商飞)”格局的时间节点,估计可能还要有一段时间,但在高端制造领域历经多年技术深耕和商业模式探索的中国,将以C919为逻辑起点,全面跨入复杂制造时代。中国也将因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战略性突破而显著提升经济能级,核心产业主导权乃至国家经济安全也将因关键技术的陆续自主供给而得到切实保障。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