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务已成为近几年银行业的转型推手,对于中国零售网点最多的邮储银行而言,除三农业务和个人信贷业务外,小企业金融“大零售”也是战略中颇为重要的一环。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各省的小企业金融业务模式不尽相同,成立8年的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运用的“4321”政银担模式是该业务领域创新探索的缩影。
而这一创新模式正是借鉴并改良了德国的1/4联邦制担保体系,该模式现早已在安徽省全面铺开,业务规模最大的是当地信用社和徽商银行,邮储银行可排进前5名。
另据记者了解,虽然安徽省几乎全部银行都有这项业务,但各家的担保比例并不相同。
引入风险共担机制
众所周知,互保模式发起于2005年的浙江温州,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在经济上行期是可行的,但在目前的经济局势,完全不适用。而“4321”正是弥补了互保模式的漏洞,引入了更多责任主体,将风险分摊到四个主体,并按不同的权重比例进行风险代偿。
据记者了解,这种模式的原型是德国的1/4联邦制担保体系,在安徽省的模式中,若出现代偿,“4321”则意味着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承担40%、省担保集团承担30%、银行承担20%、所在地财政分担最后的10%。其中,省担保集团每年还会获得中央和省财政代偿补偿专项资金,4年间已到位资金有204亿元。
实际上,小企业金融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市场需求十分广阔,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1亿人,小微企业超过1000万户。
然而,面对小企业差异大、风险点不一的现实背景,银行也是束手束脚。而安徽省2013年开始试点的“4321”模式不仅缓解了银行的担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小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痛点,令更多小企业获得了银行的垂青。此外,小企业承担的担保费也因此降低至1.5%。
目前,安徽省几乎全部银行都运用了这一模式,但各家银行的不同点在于担保比例,一些中小银行承担的比例会更高。
据邮储银行相关人士了解,2016年,安徽省分行采用“4321”政策性担保模式的贷款业务所发生的代偿率为1.6%。
集约批量式开发
由于小企业间情况差异大,需要信贷员花费大量时间去获取和甄别客户信息,开发效率低,放贷成本高,导致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停留在“散单开发”阶段,难以满足小企业“短、小、急”的融资需求。
引入“4321”政银担新模式后,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便与担保公司共同开发客户,通过对双方优质客户名单开发和管理,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也可实现小企业金融的集约批量开发。
据了解,省政府定期会对省担保公司进行考核,其中,放大倍数(担保比例)占40分,服务小微企业情况占40分,保费和代偿率各占10分。而代偿率的考核是以全省的平均代偿率为基数,若大于4%,则要扣罚奖金。
此外,邮储安徽省分行还给“政银担”客户开通了绿色通道,并推行平行作业模式,即由小企业金融部与授信管理部门协作,将风险审查审批关口适当前移。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吴祖讲表示,该行研发了尽职调查“200问”,有意思的是,除了常规的问题外,该行的大数据还对星座、血型等进行分析,对贷前调查提供了参考。
实际上,这类批量式客户开发还是要依靠在合作平台的搭建之上,目前,邮储银行已初步建立省经信委、省国税局、省担保、省农委等八大平台。
据悉,截至目前,安徽省分行“政银担”贷款余额达到24.63亿元,位列全国邮储银行第一位,占安徽省分行小企业贷款的31.5%。从年报来看,华东、西南地区小企业发展情况都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