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实施管人、管事、管资产。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对国有企业行政干预过多,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进而使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于换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的关键就是这种管理体制的改变。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中的重点环节,围绕“管资本”的重磅文件终于落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要想真正做到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就必须切实改组监管机构设置,转换监管角色定位。” 首先,国资监管部门应切实做好国资守护人的角色。不直接干预国有资本的投资与使用,而是透过监督机制,盯住监管红线,确保国有资本不流失;其次,要真正做实国企董事会,让董事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由国企董事会来负责企业经营决策,包括选聘和解聘企业负责人;再次,要真正实现国企去行政化,转变国资负责人身份。如果国企负责人仍然带有行政级别,并且由政府组织部门或国资监管部门任命,很难真正做到让企业自主经营。
在于换军看来,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管资本的主要实现形式。其中投资公司主要以实业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发挥影响力;运营公司则主要以股权运作为主,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优化,实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再配合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使得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指令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层层传导,进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份,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密集调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央企。肖亚庆指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作为改革“综合试验区”,根据企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哪里问题多重点改哪里,推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挥各项试点的聚合放大效应。后续国资委将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明确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授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拓展授权内容,加大授权力度。但要注意,授权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坚持责权对等、放管结合,逐步建立授权工作评估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