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SUPER FOF专栏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从1998年率先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到截至2016年末的108家基金管理人,国内公募基金队伍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壮大,也在百家争鸣的行业态势中为投资者提供了日益丰富的产品线。选择余地增多的另一面是基金挑选难度的增加。面对眼花缭乱的宣传口号,投资者应该怎样从基金公司的层面出发更好地了解各家管理人旗下的产品,是本篇文章的主旨所在。
国内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往往更看重产品本身的因素,例如基金的历史业绩、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或是组合中的前十大重仓股等,而对基金公司在基金挑选中重要性的认知较为有限。在选择基金时,是不是资产规模排名越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越好?还是名气越大或者有明星基金经理坐镇的基金公司更加靠谱?晨星在2015年对美国超过800家的基金公司所做的一项有关资产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的调查表明,那些旗下基金经理任职更加稳定、鼓励基金经理购买自身管理的基金产品、并收取更低管理费用的基金公司,能够为投资人带来更为优异的中长期业绩回报。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如果我们深入追寻这三个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基金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管理人旗下基金运作的,基金经理的稳定性,或者说留职率,更多反映的是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文化以及考核与激励机制。晨星在评估基金公司时,更加偏好那些采用长期业绩考核基金经理的管理人。过短的考核制度如季度、半年和苛刻的业绩要求会对基金经理造成压力,促使其在运作基金时偏离原有的投资原则,以承担更大风险为代价获取基金公司要求的短期回报,而这对持有人的长期利益是有害的。美国很多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如富达、富兰克林·坦伯顿和摩根大通等都普遍采用三年和五年的业绩回报作为基金经理的考核指标,而美洲基金和普信这两家行业标杆更是分别引入了八年和十年业绩。
除了以长期投资回报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外,晨星在三十余载的基金研究中还发现,那些投研团队任职稳定的基金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也更为注重将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长期绑定,激励基金经理能够更多将精力与智慧投入到基金的长期业绩增长中。以美洲基金为例,这家在美国资管行业中的领先者,以其经验丰富、任职稳定的投研团队和旗下基金普遍坚实的长期业绩回报深受基金持有人的信任,截至2016年末其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1.25万亿美元。其旗下在美销售的基金至少都有一位基金经理购买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而所有具备基金经理认购100万美元或以上的基金加起来合计占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96%!这其实不仅仅是基金公司对旗下管理基金的长期业绩具备信心的体现,也展示出基金管理人将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样能够反映这一点的还表现在基金公司是否在投资策略、基金运作、市场观点等方面积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是否更为主动地向投资者披露旗下基金的持仓状况,以及是否愿意和基金持有人分享规模经济而主动降低管理费率。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的基金公司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无论是基金经理持基计划的推出,还是股权激励模式的探索,都逐步向海外优秀的同业靠拢。晨星也将秉持全球统一的基金公司评价方法,从源头出发为投资人挑选长期回报优异的基金产品。
2016年12月,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Morningstar晨星中国签订了基金研究支持合作协议,全面的合作将致力于为投资者带来更好地投资方案。南方基金与晨星公司将联合举办签约发布会,届时将邀请同业、境内外投资机构、媒体等共话中国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及未来。(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