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亟待提速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莹莹 2017-05-19 14:57: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监管层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范,近年来一直不敢懈怠。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中部多个省份的审计部门近期对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违规举债等情况进行了摸底。

另据媒体报道,日前财政系统正在统计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数据,统计范围为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债务余额,以及政府中长期支出情况,时间节点分别为2016年末及2017年4月末。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融资主体之一,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近年来持续快速扩张。不过,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没有出现明显风险,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处在可控区间。但考虑到地方融资平台实质上或多或少享受了地方财政的隐形担保,部分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持审慎或观望态度。预计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加快,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将是投放重点。

严防隐形债务风险

5月初,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50号文”),明确举债融资的政策边界和负面清单,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并要求各省级政府尽快组织一次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行为摸底排查,这项工作要求在2017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为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2.01万亿元,地方与中央政府债务两项合计27.33万亿元,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尽管如此,仍有市场人士担忧“摸不到”的隐形债务。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研究员毛毳指出,虽然各级政府每年都在填报财政部下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报表》,但对于地方政府负债的填报口径并没有详细规定,各地政府对于自身债务数据的统计和填报容易失真。《预算法》修订后,仅仅开放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的举债权,允许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发行债券融资,而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依然没有举债权,只能由省级政府代为举债,举债灵活性受到挑战。因此,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规避举债的法律风险,采用间接举债方式,最终结果还是导致大规模的隐形债务产生。

此外,以往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违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性债务的潜在风险。比如,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干预融资平台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或将公益性资产或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在境外举债融资未向债权人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向融资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函、承诺函等形式的担保,因违法违规举债形成政府债务。这也成为50号文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近期多次表态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并在近期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检查中,

(上接A01版)将是否违反落实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产业基金、委托贷款等方式提供融资放大政府性债务等列为排查重点。

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

作为地方政府融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近年来备受关注,更成为上市银行年报、季报业绩发布会上被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

“政策的确有必要未雨绸缪,但目前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没有呈现明显的风险。”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指出,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还处在可控区间。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尽管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但并没有出现财政收支危机。

据了解,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以城投公司的形式存在,商业银行对外公布的数据中一般没有单独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数据披露。招商银行2016年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各项业务均无不良资产。

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融资平台所属的行业大类基本是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翻阅多家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数据发现,上述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在个别银行中甚至是最低水平。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融资平台贷款暂无近忧,但是考虑到地方融资平台实质上和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商业银行目前不会贸然加大信贷投放,而是报以观望、审慎的态度,严格控制总量。

“目前我们总行的口径是,严格执行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性融资管理的政策,在按照监管要求,落实平台公司名单制管理,我们行只能对省级融资平台授信。”某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同样指出了“名单”的重要性:“不在名单上的融资平台很难放贷,而要进入这个名单必须是根据地级城市、县域、开发区(园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偿债能力、区域信用环境、地方政治社会稳定性等,综合评价地方政府承担能力。”

市场化转型“开正门”

50号文明确提出,厘清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公司的边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融资平台公司在境内外举债融资时,应当向债权人主动书面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金融机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企业提供融资时,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任何形式提供担保。

中信建投人士表示,此举旨在明晰政府、平台及金融机构在融资举债中的权责,融资平台的理想化发展方向是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

南京融信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善军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加快后,其潜在实力不容小觑。“只要是五大评级机构评为2A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商业银行都抢着送贷款。因为这类平台公司的项目好,现金流也相当稳定。随着市场化转型加快,好的平台公司只会更受青睐。”

不少银行业人士同样表示看好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农行一位对公业务人士坦言:“相比地方财政兜底,我们更看重的是现金流覆盖,市场化转型才是真正的‘开正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