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民航局适航司一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成为无人机行业最关注的话题。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段时间的频繁“黑飞”正是《规定》出台的催化剂之一,而《规定》只是国家对无人机监管的一部分,更加具体的监管措施正在酝酿。
“黑飞”成风
在《规定》发布之前,无人机行业最热的新闻是“黑飞”。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监管措施的制定一直在民航的议事日程中,最近迫在眉睫的民航安全问题,则成为此次《规定》迅速出台的催化剂。
频繁发生的“黑飞”,大背景是中国民用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事无人机业务的企业有1200多家,规模比较大的有160多家,总产值超过320亿元。而2015年底,企业数量仅为400家左右。据预测,未来几年,无人机行业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随着产业的发展,要规范它就必须出台一些政策。”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即中国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关于驾驶员、无人机运行管理等方面,民航局从2012年就开始酝酿了。”
2013年11月,民航方面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2015年12月又下发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这次适航司把航空器的安全管理起来,体系基本上齐了。”柯玉宝说。
后续还有监管措施
“配合民航局把无人机往健康的方向引导,规范无人机企业和消费者,这对大家都有好处。”星图无人机市场总监高文德说,作为无人机企业,其对《规定》表示支持。
但是也有声音对《规定》表示了担忧。比如大疆就在声明中称,要求无人机厂商填报无人机购买者的姓名和移动电话等,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实际的困难。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规定》还需要细化,否则操作难度确实存在。
“目前这个政策的描述还比较模糊,肯定会有进一步的细则出现。”观典防务(832317)总经理李振冰表示,“现在来看,我觉得规定的操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实这次适航司的文件只是一个开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据我们了解,国家空管委正在协调公安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届时可能会以多部委联合发文的形式进行监管。”
“前段时间国家空管委协调开会,我们也是参与者之一。”柯玉宝确认,“空管委的规定是面向全社会的,只是今年年底前能否出台还不能确定。”
军警无人机不受限制
根据《规定》的定义:“民用无人机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操纵、自备飞行控制系统、并从事非军事、警察和海关飞行任务的航空器,不包括航空模型、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
也就是说,军用、警用和海关等单位执行任务的“国家航空器”,以及航模等,未纳入实名注册要求的范围。
在新三板市场上,10多家有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的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的客户,都涉及军用或警用领域,比如观典防务。
“不管是飞行服务还是设备销售,我们的主要客户都是军警,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测绘或其他细分市场客户。”李振冰说。
另外,特飞科技、中天引控、韦加股份、易瓦特、臻迪科技等,客户都全部或部分是军、警方。
即便以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大疆来说,虽然销售的无人机属于民用,但其实相当一部分的客户是警方或者海关。
李振冰表示,现在还没有接到需要上传更多厂商信息的通知,规定执行之后的检查方式、督查部门都还不确定,具体影响还待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