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三因素致非实质性重组终止增多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左永刚 2017-05-24 12:33: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资本市场中不断有重组案例终止,尤其是定增关联重组的案例终止的情况比较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与监管趋紧以及鼓励实质性重组的政策导向有关。

去年9月份,证监会发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了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细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完善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明确累计首次原则的期限为60个月;同时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延长相关股东的股份锁定期,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炒作。

“除了监管政策这一中观层面的因素之外,宏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原因也促使更多重组案例终止。”一位业内研究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企业经营业绩直接影响重组的可能性;在微观层面,终止重组的案例各具特点,原因众多,但多数与监管政策提高现金实力密切相关,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直接抑制了“忽悠式”重组。

市场普遍认为,监管层修改重组办法,已经实现从源头上遏制“忽悠式”重组,有效抑制了利用重组上市噱头通过二级市场套利的投机行为。

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市场俗称“借壳”上市(规范统称重组上市),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交易类型,市场影响大,投资者关注度高。有市场人士分析,新办法使得被购买资产除资产总额超过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资产总额的100%外,还添加了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资产净额三个指标,甚至在发行股份数量以及主营业务变更进行了界定,全方位杜绝各类规避重组上市的案例,从被购买资产端入手来规避重组上市的路径基本被完全堵死。

上述券商人士指出,重组上市是证券市场涉及资金量较大的资本运作,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因素影响下,非实质性重组案例原形毕露,避免了“空转式重组上市”,也间接引导和鼓励了有资金实力或者产业整合能力的投资人参与重组上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