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国际社会几乎一致预期美联储加息会成为事实。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连锁反应,各个经济体均从自身需要出发采取了应对措施。国内关注的焦点则是,刚刚就任央行行长的易纲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化解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对国内的影响。
3月7日,央行开展1055亿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量完全对冲到期量,利率持平于3.25%。3月16日,央行再度开展1年期MLF操作,规模为3270亿元,当日到期1895亿元,实际超额续作1375亿元,利率未发生变动。
3月份的MLF操作与去年12月份有所不同,也让机构认为央行提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预期成为泡影。从去年6月份开始,央行选择一次性对冲MLF到期量,且会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进行不同规模的超额续作。这一模式在去年12月份被打破。当月共有两笔MLF到期,央行也开展了两次操作,且在第二次操作时将1年期MLF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现在的3.25%。当日美联储宣布加息。
在2017年3月份美联储加息之后,央行曾一天之内上调逆回购利率、6个月期和1年期MLF利率各10个基点,上调隔夜SLF利率20个基点,上调国库定存125个基点。
从央行最近3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初衷看,应对美联储加息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需要,如收窄货币市场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利差,给市场以合理的利率预期、降低杠杆率等。
对于美联储即将揭晓的3月份加息悬念,业内人士分析,从维持中美利差、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角度出发,若美联储加息则央行有必要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甚至上调基准利率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美联储加息,易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进行综合考量。但他同时表示,“我们不仅仅要看(2017年年底贷款)名义利率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还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稳定的,和经济走势是相一致的。资金面上供给,也是比较平衡的。”
实际利率稳定,流动性也处在正常、稳定区间。从3月20日起,央行再度暂停逆回购,理由是,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易纲强调,今年我国的CPI应该很可能运行在2%至3%黄金区间,所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不紧不松。这样既可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又可以防范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
美联储加息悬念的揭晓,可以看作是易纲“转正”之后的第一考。笔者认为,对待美联储加息,易纲仍会坚持以我为主,若其影响到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则会顺势而为。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应对美联储加息,则要看国内的需求,毕竟我们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多种工具可供随时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