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参加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两天半会期本身庞大的信息量。引用一位参会嘉宾的话来说就是,“数据作为智慧社会的核心要素,将成为类似于水、电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的物品”。这一点,从记者与福州市民的闲聊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印证。
我本来还有个疑问,峰会为何选择在福州举行? 后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对此作出了部分解答。马化腾说,17年前中国尚处在个人电脑、互联网推广普及的早期阶段,当时腾讯创立还不到3年,但“数字福建”的战略就已提出。
据福州市委书记王宁介绍,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大数据产业园,仅用1年时间,就建立了国家健康医疗、国土资源、旅游等行业大数据中心,汇聚了160多家企业。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更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福州市政府专门制定了七条鼓励措施,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的聚集和培育。
为什么要建设“数字中国”?首先,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解答不难发现,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信息社会与“数字经济”本身的潮流已至,它对整个经济、社会、个人以及相应的生产模式都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不管要不要建,数字中国早已来到我们身边。
其次是我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的经济动能如何转换,经济结构如何优化,发展方式如何转变等,也必将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比如说,服务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优势,可能较农业与工业而言更加明显,但随着工业互联网等的不断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还有就是我国日益显现的“缺芯”难题,正亟待有效破解。随着近期中兴通讯遭受美国出口禁令事件演化,全社会对于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等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以芯片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正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与关键。认识到我国技术产业的痛点和难点,才能找到有效对策并加以贯彻执行。
建设数字中国,更需要务实的精神和植根于实体的态度。记者现场聆听并辅以查看文字材料后发现,在前两天的峰会尤其是几个专题分论坛上,无论是在谈论智慧社会、电子政务,还是在探讨数字经济、大数据或者物联网建设,已很难听到发言嘉宾大段大段的理论堆砌与阐述。记者看到,在台上独自发言,或是圆桌论坛上观点针锋相对,大家都特别接地气。他们谈大数据在农业、医疗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谈如何用大数据管理和服务货车司机,甚至是如数家珍般谈别家企业生产的轮胎、手机玻璃面板和服装数据库等。记者感慨于说这些的人,不仅是那些来自企业的灵魂人物或一线技术专家,甚至有很多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嘉宾,他们在发言时都能有实际案例落地,这对于听惯了“大宏观”的记者来说,不啻于是一股清新的气息。